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医疗

德适生物宋宁:医学影像智能化的“气宗”修炼者

当谈到中国在医学影像AI领域的优势,宋宁既自信又清醒,“中国人口多、医疗普及程度高、覆盖面广,数据量上优势明显。但数据质量同样重要,欧美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先锋者说 Pioneers Talk」是一档由 Pioneer Lab 和 FT 中文网共同发起的深度访谈栏目。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定义时代,我们不想错过背后更动人的部分:那些思想的跃迁和关键的抉择,以及那些在孤独中坚持前行的先锋故事。

我们将与那些深度参与科技创新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产业领袖们面对面。我们不谈浮于表面的新闻,而是探寻他们「为何出发、如何穿越迷雾,以及他们对未来范式的真正洞察」。

本期嘉宾:宋宁

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宋宁博士,在医学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及AI 交叉领域拥有 20 多年经验,荣获2025福布斯中国行业发展领创者、2025 年度浙商 ‘AI+’ 杰出领军者等荣誉。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 项,发表 20 余篇 SCI 期刊论文及综述,国际国内会议论文 15 篇,专利授权 60 余项。

"先锋是什么?敢想、敢做、持之以恒。"当被问及如何定义"先锋"时,宋宁给出了这样简洁而有力的回答。

这位44岁的科学家企业家,拥有一个在中国并不多见的跨学科背景——本科阶段同时学习计算机与临床医学。从日本长崎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他放弃了海外终身教职回国创业。2016年,他创立了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了一条看似笨拙实则高远的道路:用9年时间"练内功",打造医学影像智能化的基座大模型,试图改写全球医学影像智能化的游戏规则。

9年的坚持,换来的是令人瞩目的成果:400余家医疗机构落地,市场占有率跃居第一,打破了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2025年6月,德适生物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申请。在IPO申请前完成了一轮融资,估值达25.6亿元。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坚持与突破的故事。从计算机到医学,从学者到企业家,宋宁的每一次选择都"遵从本心"。而他正在做的事情,或许将改变中国乃至全球医学影像诊断的未来。

被点燃的跨界之路

2003年,中南大学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宋宁的人生轨迹,被中南大学教授、中国著名人类与医学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家辉的一个前瞻性构想改变了。

夏院士认为,21世纪有两个朝阳行业,一个是计算机,第二个是生物医药。但搞计算机的人完全不懂临床医学,搞医学的也很难理解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并指出从X光机到抗生素,从DNA结构到现代医学,历史上的重大突破无一不是跨学科的成果。

于是夏院士在中南大学建立了"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因科学与技术产业化点",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转向医学。要知道在2003年,"产业化"这个词还很新鲜。当时全校有两百多人参加该计划的考试,最终只有二十多人入选。

2004年11月,宋宁(前排中)与夏家辉院士(左一)、梁德生教授(左二)一起接待樊代明院士(右三)等人

宋宁成为其中一员。这个创新班不仅学习医学和计算机,还系统学习中小企业治理、资本市场等课程,并在读书期间就参与产业化项目。"可能当时学的时候没有特别感受。到十几年之后创业时,这些认知无形中帮我们避过了一些坑。"宋宁回忆道。

完成硕士后,宋宁前往日本长崎大学攻读博士。导师小路武彦教授的严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英文句号后面要留两个空格,邮件称呼后面必须是冒号,然后换行,空几格,都有严格规定。"这种极致的严谨深深影响了宋宁:"非常认真的做事方式,非常深入的思考方式,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的。

"日本学术界在某一个点深入研究的精神,也让他印象深刻。一位科学家可能花20年研究一个问题,不断深入、深入、再深入,这种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后来也成为宋宁所创办的德适生物的底色。

2011年博士毕业后,宋宁获得终身教职留校任教。但两年后,他做出了回国的重要决定,他也成为这所大学150年历史上极少数辞掉终身教职的人之一。"中国市场大,机会多,如果能将学到的知识在中国应用,那肯定可以做一些事情。"

2013年回国后,宋宁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工作,"以更成熟的视角重新看一看这个行业。"而创业的念头,其实早已埋下。

宋宁用遗传学视角解释自己的选择:"如果将人形容为三块石头,底下最大的是基因,中间是表观遗传学,最上面是生活方式。创业归根结底也跟基因有关系。"

从六年级在新华书店学Basic和Pascal编程,到初中仔细解剖青蛙和蚯蚓,兴趣的种子,加上跨学科培养和产业化训练,让宋宁最终在2016年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剑宗"与"气宗"的抉择

创业之初,宋宁对市场做了深入的分析。他的判断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市场要足够大。中国老百姓每年做医学影像检测所支付的总费用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

第二,痛点要明确。医学影像诊断医生严重稀缺,而"很多疾病的最终确诊要靠影像、要靠病理",这是万万不可或缺却又人才匮乏的领域。

第三,技术可行。通过人工智能,让医学影像检测更加智能,帮助医生更快更精准地服务患者。

市场、痛点、技术三个条件都满足,那么答案明确:可以做。

但如何做?全中国的医学影像检测项目约3285种,全球约5000种。宋宁认为,要把它们都智能化,有两种方案。

"有点像武侠小说。一种叫剑宗,就是学招式,每一个检测项目,搞个AI,大力训练。"宋宁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剑宗出师很快,练两三年就可以下山成为一代侠客。"

这是当时大部分创业公司都在采用的方案。每个项目要花3-5年时间、数千万甚至几亿元,一个创业团队同时最多做一两个项目。因此这种方案有着致命缺陷。据统计,过去十年中国3200多个医学影像检测项目中,只有35个实现了智能化。

"十年才有35个项目,那如果全部智能化的话需要数百年。"宋宁说,而且定制化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进医院定价高,商业化也面临挑战。

"气宗是什么?先练内功。"宋宁继续武侠比喻。

德适生物选择"气宗"路径——先打造iMedImage™千亿参数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有了这个内核,训练任何检测项目都很快,几个月时间、数百张照片就能训练出高精度模型。"

但这个选择意味着巨大风险。"有些练气宗的,白胡子都长出来了,才把内功练到大成。"宋宁自嘲,"有人练成了是一代宗师,但很多时候还没出山就饿死了。"

剑宗可以马上接项目、谈订单,气宗需要长时间积累,看不到短期回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大家都一样努力,但往往每年都在转型,几年下来就不一样了。"

从2016年成立,德适生物用了整整9年时间"练内功"。

这9年并非一帆风顺。第一个产品AutoVision®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最初智能化程度不高,但团队不断迭代,第二代产品准确率达到99.45%。2025年,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获得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审评批准,在此类产品批准极少的情况下脱颖而出。

更令人振奋的是,基于iMedImage™医学影像通用大模型,德适生物开发速度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推进数十个项目,目前已完成近十项,仅需数百例医学影像、开发周期也从原来的3-5年压缩至数月,而且准确率都在9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已经在医学影像智能诊断领域走在国际最前沿了。"宋宁的语气中带着自豪。

9年坚持,换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市场认可。德适生物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准确率从行业的50%提升至99.86%,检测报告时间从30天缩短至4-7天,大幅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五年内成为细分赛道市场占有率第一,打破卡尔蔡司、徕卡等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

最让宋宁感动的,是医生们的认可。"我还记得第二个客户的主任非常热情,切好了一桌子水果迎接我们。"宋宁回忆,"因为产品真正解决了临床核心问题。"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当产品真正解决问题,医生会主动欢迎,而不是推销员辛苦敲门。

科学家的"自我革命"

“企业和高校最大的不同,是企业弄不好就是生死问题。"宋宁说,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思维方式转变是必然的。学校追求原理性探索和严谨论证,企业必须解决市场实际问题,速度更快、更直接。

这其中最大的转变,其实是对"变化"的态度。

"如果谁说创业第一天想的事,几年后一丝不差地做出来,我不信。"宋宁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反思,整理信息,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因此,德适生物的核心价值观里有一条是"拥抱变化"。

宋宁有个口头禅。当有人说"一般都是这样",他就会说:"我不是一般的,我是二班的。"这个看似玩笑的口头禅,背后是深刻思考。"'一般'其实是没有深入思考的表现。如果我们都是'一般'的想法,企业怎么发展?

"德适生物要求每个决策、每个方向都需要深度思考,都要问"为什么"。这种思维方式转变,是科学家转型企业家最关键的"自我革命"——科研可以花20年研究一个问题,企业必须快速迭代,在变化中找方向,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

当被问及"什么特质适合创业",宋宁的回答出人意料:"不管多大的事儿,晚上11点还是睡觉,起来啥事没有,继续该怎么弄就怎么弄。"

正是这种"钝感力"让他能承受巨大压力,但宋宁有一种哲学思考支撑:"站在宇宙角度,人类世界连一粒灰尘都算不上。我们只是80亿人口中的一个,能有多重要?放在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上,先人碰到的苦难比我们大多了,我们已经很幸福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Pioneers Talk先锋者说

《Pioneers Talk先锋者说》是由FT中文网与Pioneer Lab联合推出的深度访谈专栏,聚焦中国科技创新范式变迁。栏目以“科学企业家”为核心群体,涵盖创业者(科学家/教授)、投资人(硬科技领域)、企业家(科技企业决策者)、助力者(技术支撑专家)四大维度,通过深度图文报道及配套音频,记录技术破局者从实验室到商业化的创新历程。由Pioneer Lab创始人张岚主创,为FT中文网全球华人决策者读者群打造兼具思想深度与行业穿透力的独家内容。

关于 Pioneer Lab:
先峰乐谱Pioneer Lab是一家以赋能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服务机构,团队成员参与过多项国际人才网络搭建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深刻理解创新人物与机构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Pioneer Lab通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以品牌策划、科技会展、学术与人才服务等综合业务能力,服务时代先锋共谱创新乐章。

热门文章

相关话题

从大吃大喝到少吃一点:GLP-1如何改变感恩节

杨蓓蓓:减重药物正在减弱人们对美国节日标志性食物的胃口。

瑞士政界人士抨击对美“金条外交”

劳力士、历峰集团等公司高管在与特朗普的贸易谈判中扮演的角色引发反弹。

特朗普的小圈子政治:女婿库什纳参与推动俄乌协议

美国总统把一位受他信任的家庭成员置于其结束克里姆林宫战争使命的核心位置。

欧洲商学院因”美国之痛“而获益

多位欧洲商学院的院长表示,签证不确定性以及特朗普对大学的抨击使一些人放弃赴美求学,而他们正吸引到这些候选人。

俄寻求达成和平协议,但要按其自己意愿推进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最新倡议已使基辅陷入不稳并进一步削弱了大西洋联盟,这将会让莫斯科感到高兴。

日本必须抛弃对债务问题的危险幻想

这个国家必须直面一个残酷事实:其财政操作空间已被耗尽。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