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FT社评:中国坚定押注产业政策

为了维持高速经济增长,中国应当更加注重扩大国内需求。
5分钟前

中国为何不断打赢贸易战

米勒:中美欧三方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方法来扰乱对手的供应链,但在这场博弈中西方行动迟缓。
2小时前

高市成为首相后,中日或迎来“冷和平”态势

邓聿文:高市早苗的上台,是日本政治右转的延续,其对华路线很可能呈现出一种“意识形态强硬、政策上克制、经济上务实”的结构。
5小时前

猪肉何以成为中国通胀标杆

古尧:说中国通胀周期是“猪周期”,生动贴切的描述以CPI衡量的通胀走势变化;猪肉走势不仅是通胀变化的“风向标”,更是“定位器”。
11小时前

亚马逊云宕机反映出欧盟仍未正视该领域的风险

艾伦•贝蒂:欧盟和其他国家或地区都必须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经济,防范特朗普将美国技术武器化的风险。
23小时前

中国“十四五”规划亮点和“十五五”规划看点

叶胜舟:“十五五”规划的具体措施和量化指标按惯例待明年3月才全文公布。科技自立自强是重点任务和主要抓手,也最有希望出颠覆性成果。
1天前

欧洲衰落了吗?

黄凡:欧洲衰落论在国际政策界和学术界确实被频繁提起,容易被夸大和误读。当今真实的欧洲究竟如何?欧洲人民生活过得怎么样?
1天前

《风林火山》的身不由己

范庭略:一部经历漫长制作的电影,如同一杯加了冰球的威士忌,虽然等待的时间过于久远,但一直喜欢这一杯的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它的志存高远。
4天前

谁是肖赛背后最大的赢家?

静楠:从CD时代,到流媒体时代,再到数字共创时代,肖赛每一次的辉煌背后,都映着那抹熟悉的黄标。真正的赢家,或许从来不是舞台上的某个钢琴家,而是连接音乐厅和市场的幕后力量。
4天前

“内卷”对中国是祸亦是福

谢艳梅:过度投资在各地区重复出现,尤其是在那些恰好成为战略重点的领域。但中国国内激烈的竞争使最强大的公司能够在国外拥有绝对优势。
3天前

德国总理为何主办汽车峰会?

袁杰:由于德国汽车产业的振兴之路并不平坦,因而只有通过政界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才有望实现这一振兴目标。
4天前

《超智能与未来》作者特维德:AI将创造的“美丽新世界”和中国的优势

丹麦投资家、作家特维德表示,AI的发展最终会催生超级智能主导的新文明形态,中国在能源支持和人才储备方面拥有优势,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4天前

中国AI机器人赛道的“群雄时刻”

宋欣、卢聃:中美技术体系直接碰撞已显现:一方是凭借制造业与工程体系优势崛起的 “具身中国”,一方是依托AI系统能力与资本生态领跑的 “虚拟美国”。
4天前

关税是件弱武器

菲什曼:关税作为武器远比特朗普认为的要弱得多,远不如基于稀土这样的咽喉点的现代经济施压手段。
5天前

谈论“泡沫”不再是禁忌

马丁:但更乐观的投资还在赌,如果市场陷入严重困境,会有救兵出现。
5天前

走出长假综合征:生活不在别处

徐瑾:不想上班?工作没精神?长假综合征是对生活的倦怠,也是经济下行时代众生相。当经济激励的魔力消失,每个人都需要重新寻找意义。
5天前

应对青年结构性失业和教育焦虑,中国应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裘菊:破解青年就业结构性困局的关键在于推动高等教育从“封闭供给”走向“开放竞争”,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增长”。
5天前

巴以冲突系列评论之四:宗教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与定居点的扩张

张千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激进势力互为因果,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对于长年陷入血仇的巴以,维持和平比缔造和平更难。
5天前

16 岁以下禁用社交媒体,能否拯救一代人的社会化危机

袁漪琳:过去我们教孩子“学会做人”;今天,他们需要在虚拟和现实交叠的社会中重新社会化。这份挑战前所未有,而家长、教育制度和监管机构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5天前

美国政府关门,影响几何?

李瀚明: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公务员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降到冰点。这会对包括中美贸易谈判在内的一切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
5天前

美中竞争,美国对中国或只剩下金融优势

邓聿文:美国看似拥有全面优势,但实际上多数已虚化——经济和科技施压未能奏效,软实力和盟友体系被特朗普严重破坏。真正的优势只有金融。
6天前

特朗普是普京手上的一张牌

卢斯:美国总统一再训斥泽连斯基,却对普京态度暧昧。对此我们已不再关心为什么。事实是普京手上没几张牌,其中一张牌是特朗普。
6天前

诺贝尔奖给日本带来什么?

李海燕:诺贝尔奖级别的原创性研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如何看待日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和经济长期低迷之间的矛盾?
6天前

别再贩卖人口焦虑

布什:我不认为人类会成为有记载以来第一个选择走向灭绝的物种。比起生育率下降,世界面临更为紧迫的威胁。
2025年10月21日

分子“乐高”能否拯救地球?

阿胡贾: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奖学者研究的金属有机框架可用于清除污染物,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以及从沙漠空气中吸取水分。
2025年10月21日

欧洲需要直通克里姆林宫的热线

加布耶夫:鉴于特朗普团队在与克里姆林宫打交道时往往把欧洲蒙在鼓里,欧洲自行建立与俄罗斯谨慎沟通的能力空前重要。
2025年10月21日

美中贸易摊牌 中国处于强势地位

拉赫曼:稀土目前像是中国最有力的武器。但如果贸易战升级,中国还有其他武器可以动用。美国寻找施压点的努力则不那么成功。
2025年10月21日

日本诺奖辉煌难以为继

徐一睿:"失去的三十年"最严重的后果,是培养出了"失去的一代"。父母一代在泡沫经济破裂后的挫折感传递给了下一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安全"道路。
2025年10月21日

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下)

陈稻田:特朗普关税给美国经济带来全新类型的宏观风险,美联储刚采纳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降息如何影响股市?资产价格如何走?
2025年10月21日
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