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诺奖和诺奖之外

许成钢:今天的中国比以往更加关心研究与开发,更加注重科学与技术,但试图超出市场或控制市场去推动研究与开发,去左右经济增长,则往往适得其反。
2018年10月12日

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

邓聿文:缺乏自由思想和言论空间,官本位的行政体制和科研体制抑制人才成长,是影响科研、学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018年10月13日

诺德豪斯:姗姗来迟的诺奖获得者

王军:经过一生努力,诺德豪斯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竖立起一座学术山峰,赢得“气候变化经济学之父”的声誉。
2018年10月12日

新经济“蜕变”进行时

程实、钱智俊:科技革新在供给侧与产业升级的结合,在需求侧与消费升级的结合,都将产生最具活力的投资机遇,中国新经济发展亦将因此获得相应的比较优势。
2018年10月11日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王元丰:中国需要通过制度安排让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让科学家不将获得科技奖励、人才称号作为奋斗目标。
2018年10月11日

诺贝尔奖:拥抱技术创新,爱护自然环境

夏春:诺德豪斯教授是环境经济学家,而罗默教授则被视为主流宏观经济学家,两人并列获奖初看很像“拉郎配”,但细想又觉得这次诺奖委员会的决定非常高明。
2018年10月11日

不做容易的事:追忆詹姆斯•莫里斯

许成钢:我曾问凯文ˑ罗伯兹:詹姆斯•莫里斯为何很长一段时间很少发表文章?凯文答:因为他不做容易的工作。
2018年9月7日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任:如何处理危机

海肯斯滕上任七年来面对过多次危机,最为严重的一次是在今年5月:性骚扰丑闻导致负责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公开内讧,最终决定取消2018年的颁奖。
2018年7月20日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延迟颁发

瑞典文学院因性骚扰丑闻而陷入危机,几乎一半的成员辞职。它表示,将在2019年同时颁发两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018年5月4日

诺贝尔奖与国家软实力

王军:诺奖是一国软实力的结晶。如果一国常年颗粒无收或偶尔获奖,它的科研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一定存在问题。
2017年10月30日

诺贝尔奖的权威性是如何炼成的?

郑志刚:诺奖的引人瞩目来自于其权威性,而权威性的背后是诺奖评奖程序对学术市场基本逻辑的尊重与应用。
2017年10月16日

中国与挪威实现关系正常化

中挪将重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工作。2010年,挪威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在押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导致中国暂停了两国关系。
2016年12月20日

搞笑诺贝尔奖:为奇葩研究点赞

哈福德:和正统诺贝尔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普遍荒唐可笑,但往往能揭示出世界的一些现实。
2016年10月14日

鲍勃•迪伦:歌手,也是诗人

文学不仅仅是文字,音乐也不仅仅是音符。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历史上最让人难以捉摸的,但并不逊于他的前辈。
2016年10月17日

诺贝尔经济学奖对中国有何启发?

徐瑾:市场与企业是契约运作的过程与结果,2016年诺奖得主哈特与霍姆斯特姆的贡献可视为打开黑箱的努力。
2016年10月16日

诺贝尔奖与中国的“工具化”教育

周健:教育首先是关于“人”的教育,培养一个人的精气神,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术,中国教育在歧途上走得太远。
2016年10月6日

退欧将危及英国科学大国地位

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部长约翰逊:退欧将使英国跃入黑暗,并危及英国的科学超级大国地位。支持退出欧盟的人必须解释,在不同环境下,与欧盟的合作关系将如何维系。
2016年6月23日

屠呦呦获诺奖背后的三层争议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田禾:诺奖委员会将奖项颁给关注影响上亿穷人流行病的屠呦呦,是一个有情怀的决定。其背后蕴含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而非嘉奖中医。计划式科研今天不再可行,没有必要赞颂特殊时代的举国体制。
2015年10月16日

青蒿素项目能否兼顾诺奖与商业?

苏州大学董洁林:诺奖中既有比较纯粹的研究,也有些获奖项目能很快投入应用,进而获利,青蒿素看似属于后者。那么,青蒿素项目能否商业化?
2015年10月16日

安格斯•迪顿获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出生于英国、现在任职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这位经济学家揭示了哪些因素决定贫困,以及人们如何作出消费决策。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使他荣获该奖。
2015年10月14日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的三大看法

从全球不平等到对外援助,这位苏格兰裔学者一头扎进一些敏感问题的辩论中。得知自己获奖几小时后,迪顿与英国《金融时报》分享了他对自己所研究的三大课题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可能会引起争议。
2015年10月14日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拉斯去世

他以批判德国的纳粹历史而闻名,创作了著名的“但泽三部曲”,其中包括《铁皮鼓》
2015年4月14日

数学大师

约翰•纳什的学术发现彻底改变了两个学科,并让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数学领域一项与诺贝尔奖比肩的大奖——阿贝尔奖。普利策奖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金熊奖是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荣誉。
2025年11月6日

离世大师/经济学家

纳什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对博弈论和决策数学理论的贡献。在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颁发给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其“对市场力量和监管的分析。
2025年11月6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