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立英国华人理事会(British Chinese Council, BCC,筹建中)以来,我们的成长路径始终是:先在主流建立地位,再发展华社成员。原因很简单——英国华社从未出现一位能够团结全英华人社群、具备足够威望的领袖人物;因此,必须先让BCC在全英国建立口碑,华人移民才会愿意注意、愿意参与,否则只会继续陷入永远走不出去的“窝里斗”怪圈。
11月17日,在国会议员Neil Coyle MP的主持下,BCC于英国下议院召开了“归属感 & 平等公民权”圆桌会议,邀请来自六大社区——华人、穆斯林、印度、锡克、黑人、犹太——的伞状组织负责人/代表到场发言,陈述各自社区面对的处境,并共同探讨是否可能寻找跨社区合作的方向与方式。
会议现场由于会议只有一个小时,最后一位代表还未结束发言就已到时,尚未进入正式讨论环节,因此未能实现原本寄望的成果——即达成建立British Cross-Community Forum(英国联合社区论坛) 的初步意向。
尽管如此,此次会议对于BCC乃至全英国的社区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对BCC而言,作为会议的召集者,这次顺利举办使BCC立即成为其他社区心目中的华社代表机构——BCC作为华人社区代表的地位实质上已被认可。而对整个英国而言,此前类似汇聚少数族裔领袖的会议往往由政府主导;由社区自己主导和组织,这在英国是第一次。这也正是主旨发言人Nick Lowles MBE所说的“你为英国带来了新鲜空气”的原因(见《赢得信任:向 Nick Lowles 学习如何战胜极右翼》)。在当前“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成为极右翼攻击焦点的背景下,少数族裔移民之间的团结与自我保护愈发具有时代意义。
至于为何我能成为这股“新鲜空气”,我左思右想,大概是来自工党的熏陶:尤其今年在伯明翰参加Labour Jo Cox Female Leadership Scheme(工党Jo Cox女性领导力培训)期间,与来自不同少数族裔社区的女性议员们共处一室,让我真正理解了何为inclusive(包容)。同时,也可能是源自中国文化对“大局观”的影响,使我习惯从“整体利益”或“中央视角”看问题;英国社会则更常从个人、公司、党派、慈善机构的角度看社会议题。
我还请来了英国华裔明星Ken Hom CBE(谭荣辉)录制嘉宾发言视频,支持British Cross-Community Forum的理念。他一直待我如小妹,每次求助几乎从不拒绝,这次也义不容辞。
一个刚刚成立、毫无知名度的少数族裔社区机构,竟能邀请各大社区领导人参加会议,这令许多主流人士颇为惊讶。但其实并不神秘,因为这次圆桌会议具备高度吸引力的元素:
第一,在下议院召开,由国会议员主持,这意味着权力中心;
第二,两位名人出现:谭荣辉(视频)与 Nick Lowles;
第三,我是素人一枚,与任何社区和社团从无矛盾,立场中性,极易被接受。
圆桌会议代表合影此次会议正式确立了BCC作为连接英国各社区与下议院的convenor(召集人)的角色。自筹建以来短短数月,BCC 的社会地位接连实现“真空式跳跃”。第一次是在10月21日,我们在下议院召开 BCC 的首次成立会议(见《破泡系列之三:建立英国华人理事会遇到的各种误解》),打破了英国华社从未在主流拥有“发声机构”的历史;第二次就是本次圆桌会议,打破了“若非政府牵头,少数族裔之间无法坐在一起”的固有状态,让许多人眼前一亮,因为他们从未想过还能这样做。
参加会议的BCC成员对此感到兴奋。过去我们一直默默无闻,总是去参加其他社区举办的活动,而这一次,是其他社区来到“华人主办”的会议现场。会议室约40个座位,BCC 来了20多位成员,几乎全部是黄面孔。换位思考,如果你走入一个会议室,里面大多是英国黑人或印度人,会不会觉得“他们很团结”?同理,这次会议自然带来两个效果:
一、华人社区表现出高度团结;
二、华人社区展现出团结其他社区的能力。
这种积极影响本身就提升了BCC与整个华社的自信和能量。
一位发言嘉宾在现场感叹:“没想到有这么多年轻人。”确实如此。BCC目标之一便是为下一代华人服务,因此年轻成员极为重要。此次会议至少有9位30岁以下的参与者,其中四位甚至是青少年:
BCC学生社区董事 Andrew Zhang:伊顿公学 Captain of the School(学校男生领袖,18岁);
其弟 Anthony Zhang(伊顿学生,15岁);
我女儿 Meili Parkinson(15岁);
以及 Jasmine Lloyd Webber(14岁,其母为大提琴家程家馨,韦伯家族成员)。
BCC青少年组(从右到左:Anthony, Andrew, Jasmine, Meili) 这四位青少年自发成立了BCC青少年组,未来或许将成为BCC的坚实基石。Anthony与Jasmine年纪虽小,志向却很宏大——都希望日后成为英国首相。如果BCC将来真的能走出一位英国国会议员、甚至大臣、首相,那将是我们的骄傲。
时势造英雄。尽管BCC只是一个英国华人社区组织,但社会大背景为我们创造了历史机遇。能否继续前进,很难断言。如果说过去几个月BCC的推进速度像野火一般迅猛,那么这次圆桌会议则如同一支火炬,让我们立刻进入英国各社群的视野——让这个长期沉默的社群突然成为召集者,而且成功召集。但接下来速度一定会放慢,因为我们已经突然站上高点,如今要平衡的关系极多,必须慎之又慎,每一步都得衡量轻重。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次圆桌会议为BCC找到了一个能够同时团结华社(包括二代)与其他少数族裔社区的项目,也成为迄今为止BCC最重要的旗舰项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