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7.65,"text":"中国电动汽车冠军企业比亚迪(BYD)报告了低于预期的第二季度利润,受中国政府打击激进折扣和供应商付款惯例的影响。"}],[{"start":16.990000000000002,"text":"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增长失去势头的背景下,该集团三年多来首次录得季度利润下降。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汽车制造商正与特斯拉(Tesla)争夺世界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地位。它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start":34.7,"text":"比亚迪净利润下降近30%,至64亿元人民币(合8.97亿美元),低于分析师们之前预期的107亿元人民币。这家汽车制造商的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至2010亿元人民币,低于22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共识预期。"}],[{"start":53.21000000000001,"text":"由于该公司被迫调整其供应商付款惯例,第二季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7%降至16.3%。"}],[{"start":62.20000000000001,"text":"比亚迪6月承诺将其对供应商付款的期限缩短逾一半,至60天,此前中国监管机构警告12家国内汽车制造商不要进行激进的降价,也不要拖欠供应商账款。比亚迪长期受到供应商批评,被指付款期限太长,而且以商业汇票替代现金付款。"}],[{"start":81.84,"text":"以更低的组件价格换取较快的付款速度是比亚迪及其本土同行常用的另一种策略。"}],[{"start":88.94,"text":"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也已降温,中国官方最近对车企在产量激增背景下推出的激进折扣(即所谓的“内卷”)展开打击。花旗(Citi)分析师表示,中国11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包括比亚迪和特斯拉)提供的平均折扣已从6月下半月8%的峰值收窄至8月初的6.7%。"}],[{"start":111.06,"text":"汽车行业一直是北京方面打击“内卷”的重点目标之一。降价加剧了中国顽固的通缩压力(这是中国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并且——随着企业转向出口——加剧了与各大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张。"}],[{"start":125.76,"text":"比亚迪是在上周五股市收盘后报告业绩的,此前其股价已从5月的历史高点(当时该集团的“天神之眼”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五分钟充电技术提振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累计回落25%。"}],[{"start":140.71,"text":"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以外,比亚迪在境外市场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今年前七个月,该集团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海外销量增长一倍多,达到55万辆。"}],[{"start":155.11,"text":"比亚迪受益于特斯拉近期在欧洲市场销量下降,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5月首次超过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执掌的特斯拉。比亚迪进军欧洲市场之际,适逢马斯克的政治活动激起消费者反弹。按照比亚迪的计划,其匈牙利和土耳其新厂最快今年内就将投产,预计这将扩大其全球业务足迹并缓解关税风险。"}],[{"start":182.53000000000003,"text":"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支持的该公司在上周五提交的监管申报文件中表示,它已组建一支由六艘滚装船组成的船队,用于运输出口汽车,并暗示将增加海外产能,以便“为激增的国际需求做好充分准备”。"}],[{"start":197.79000000000002,"text":"译者/何黎"}]],"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6683997_7923.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