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会员 见他人之未见
债市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FT中文网首页
特别报导
“新四大发明”背后的中国浪潮
与FT共进午餐
西门子·智慧城市群
未来生活 未来金融
高端订阅
标准订阅
热门文章
会议活动
市场活动
FT商学院
FT电子书
职业机会
FT商城
日经中文网精选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债市
关注
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还有多少交投价值?
蔡浩、朱蕾:今年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供给端继续增长,且降息后利率债下行空间打开,因此当前中低评级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有不小的投资价值。
2022年1月19日
央行降准对市场影响几何?
周茂华:如何看待本次中国央行降准,央行是否进入宽松周期,及其本次降准对资本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2021年12月8日
以史为鉴:货币政策报告中的表述增减有何启示?
蔡浩:2021Q3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大水漫灌”和“管好货币总闸门”的表述删除,引得债市再起涟漪,此举对政策预期有何启示?
2021年11月24日
中国高收益债市场发展前景
胡远川认为,尽管目前中国高收益债市场还不够成熟,但是在其中的投资者最终收益的实现方式还是有很多种选择。
2021年11月24日
外资持有中国股债规模今年增长1200亿美元
据FT计算,截至9月底,国际投资者持有的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达到7.5万亿元人民币。
2021年11月9日
大宗商品上涨,货币之祸?
古尧:走出经济周期性底部不能再如过往依靠外在刺激,如宽货币、低利率;这意味着培养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对走出经济底部泥潭重要性的上升。
2021年11月3日
收益报告缓和加息预期 美股上涨美元走软
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而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走弱。
2021年10月20日
市场为何陷入分歧?
周茂华:最新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市场波动加大,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与政策走势存分歧。那么第四季度经济和政策会怎么走?
2021年10月20日
中国经济锚定合理区间
周茂华:三季度中国经济趋缓,但仍运行在合理区间。国内政策总量保持稳定,通过结构性工具、加强部门协同,为企业紓困,加快推动经济恢复平衡。
2021年10月13日
美国石油基准在供应忧虑中再创七年来新高
能源股稍早的涨势消退,标准普尔500指数收跌。
2021年10月12日
债市连续跳空,但调整后或是配置良机
蔡浩:抓住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和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的主线,债市跳空调整像是一种对政策预期持续落空的情绪释放,利率并不具备持续上行基础。
2021年10月12日
股市大跌时,投资者应该怎么办?
伍治坚:当股市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突然下跌时,投资者会如何应对?从逻辑上讲,在股市大跌时选择卖出甚至清仓,肯定不是最优的投资决策。
2021年9月24日
为什么新冠疫情严重,股市却还大涨?
伍治坚:一边是哀鸿遍野的新冠疫情肆虐,另一边是红红火火的股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这不禁让人感觉有点混乱:到底哪边跟现实更接近?
2021年9月15日
把握政策变化带来的机会
陈敏兰: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依然有利于风险资产。但机会总是存在,而且不断变化,投资者只需顺应政策和政治发展方向,在风口来临时把握机会。
2021年9月15日
通货膨胀是否值得担心?
伍治坚:6月美国的CPI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峰,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将进入高通胀时代?如果真的发生高通胀,股票还能买吗?哪些行业表现会更好?
2021年7月28日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敞口升至8000亿美元
境外投资者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购入中国资产,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持有量在过去一年内飙升了约40%。
2021年7月15日
意外的宽松信号会打破“金凤花姑娘”式的市场平衡吗
蔡浩:意外释放的宽松信号能打破上半年“金凤花姑娘”式的市场吗?股市的表现还算理性,而债市则已“疯”。
2021年7月9日
对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导致全球股市下跌
市场预期,在中国出现放缓迹象的同时,美国经济增长也即将见顶。亚洲股市最先下跌,随后负面情绪蔓延至欧洲,再蔓延到华尔街。
2021年7月9日
关于存款报价机制改革、政策组合和债市策略的思考
蔡浩、李海静:短期货币政策不会主动收紧,债市整体呈现震荡趋势。下阶段债市策略,若长端利率阶段性反弹到3.25%位置,投资者可加仓介入。
2021年6月24日
美中紧张促使投资者转向避险资产
美中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美国通胀数据即将发布,促使投资者进行权衡,美国和欧洲的债券价格均有所上涨。
2021年6月9日
如何应对预期外的高通胀风险?
伍治坚:统计结果显示,股票和债券都无法对冲高通胀带来的投资风险,那么哪些资产在高通胀环境下表现比较好,可以有效应对通胀风险呢?
2021年6月3日
关注资金面出现的自发收敛迹象
蔡浩、李海静:5月下旬资金面出现自发收敛现象,随着后续债券供给压力不断加大、专户摊余产品陆续设立和杠杆增加,这一现象难以自我缓解。
2021年6月2日
资金“堰塞湖”未来如何演变?
蔡浩、李海静:随着债券供给增加,目前宽裕流动性环境将呈收敛局面,且制造业资本开支已现上行信号,投资回升有基础,资金“堰塞湖”效应趋于缓和。
2021年5月18日
投资股票的回报一定更好吗?
伍治坚:从长期看,股票可以给投资者更好的投资回报,但前提是股市所在的国家需要成为国际竞争中的赢家,才能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回报。
2021年4月28日
热门文章
1.
作为保守主义的特朗普主义及其误解
2.
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不是“消费不足”?
3.
“新消费热”中的冷思考
4.
稳定币新战场:离岸人民币的全球进击与现实挑战
5.
稳定币:链接现实与数字经济的“桥梁”
6.
中国企业利润下降,如何扭转?
7.
中国悄然扩大稀土和磁体出口管制
8.
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空袭
9.
特朗普服务于谁?
10.
对“主理人”的刻薄嘲笑,是传统阶层观对身份重构的本能抗拒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