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新主持的“中国-华尔街精英百人百访”首访。】
Kathryn作为ALFA的COO和CFO,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拥有康奈尔大学和普渡大学的统计学和金融学双学位,是一位资深的量化分析师,在金融服务行业拥有卓越的从业经历,精通各类资产的电子交易、市场微观结构、数据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作为康奈尔大学加密货币与区块链技术专业的兼职教授,Kathryn同时也是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和工程学院的双重董事会成员。
作为“Cantor Fitzgerald”全球电子交易主管,Kathryn成功地将算法交易套件推广至包括股票、外汇和固定收益在内的各类资产,并已扩展至加密货币领域。在加入“Cantor Fitzgerald”之前,Kathryn曾担任摩根大通全球算法量化研究主管。最初她在摩根大通担任亚太区算法量化研究主管,之后调任纽约担任全球主管一职,负责领导电子交易、Delta-One、ETF做市、自动做市、现金交易、中央风险账簿以及大宗交易的量化研究工作。
而在加入摩根大通之前,Kathryn曾在德意志银行工作,起初担任投资组合交易员,之后负责领导亚太区的电子交易团队。她丰富的投资组合交易经验、对亚洲市场微观结构的深刻理解以及扎实的量化背景,为她的电子交易职业生涯奠定了独特而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访谈实录。
Kathryn问: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量化分析师,你认为当前美国电子交易市场有哪些宏观层面特征?监管体系情况如何?基于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电子交易工具?
Kathryn:如今,美国电子交易市场的特点是高度分散,流动性供应日益依赖数据驱动。从公开交易所到暗池,单一交易商平台和内部交易商,各种交易场所都在实时互动,使得智能订单路由和执行算法对于价格发现的重要性不亚于传统交易所本身。
随着延迟优势日渐式微,竞争优势正转向模型质量、更丰富的分析功能、自适应执行逻辑和更精细的风险管理。重点不再是速度,而是更加智能地获取和管理流动性。
美国市场监管与技术创新和以往的市场动荡同步发展。NMS监管旨在确保在日益分散的市场中实现最佳执行和价格连续性,而后续的强化监控、综合审计追踪和更新的最佳执行指南等举措则应对了自动化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如今,监管重点在于市场韧性、数据透明度和健全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创新能够负责任地持续进行,并维护市场的公平稳定。
展望未来,技术发展可能会带来一些创新,例如,在生产中使用实时模拟器,对实时数据运行反事实分析,以持续微调策略;推动可解释的、受约束的 AI 决策层,增强传统分析,使公司能够在监管和运营保障范围内部署 AI;在特定领域(例如代币化资产和双边结算)进行交易后结算的分布式账本实验等等。
问:是什么促使你进入电子交易领域?你在业内屡获殊荣,作为一位杰出的金融女性,你认为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Kathryn:我进入电子交易领域的时机非常关键,当时亚洲市场正从人工交易向电子交易转型。德意志银行正在寻找一位兼具交易和量化研究经验的人才来领导其亚太区的电子交易业务,而我的背景恰好符合这一需求。近20年后,我仍然对电子交易充满热情,因为它融合了量化建模、软件工程和市场动态。
根据我的经验,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需要深厚的技术专长,扎根于商业背景,能够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复杂的定量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结构,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日益自动化的世界中,要有诚信和严谨的风险管理。
问:你认为比特币和加密货币公司重塑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如果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方法,那么它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财富创造和权力分散,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Kathryn:在我看来,加密货币重塑传统金融的驱动力在于去中介化和可编程性。区块链技术将以往由银行和托管机构执行的功能解构,并将其重组为可编程组件,例如智能合约、代币化资产和链上结算系统,这为更快的结算速度,更低的交易成本以及全新的金融基础(例如自动做市商和原生代币)提供了可能。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演变可能会降低资本形成的门槛,开辟新的财富创造途径,同时将价值获取从传统中介机构转移到协议开发者、验证者和流动性提供者手中。然而,这也引入了链上和链下系统之间新的系统性联系和运营风险。目前,各司法管辖区都在竞相吸引创新,但监管的不确定性仍然限制了加密货币在机构中的广泛应用。
最终,加密货币的影响可能在支付和代币化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但其长期成功将取决于监管的清晰度、机构的整合以及与传统金融体系同等水平的信任和安全保障。
问:纵观加密货币的演进,你认为传统全球金融中心之间会出现新的分化吗?美国目前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香港和新加坡在这方面表现如何?
Kathryn: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术正在全球金融中心之间形成新的差异化格局。监管清晰度、托管基础设施、人才储备和资本获取渠道等因素最终将决定哪些地区在数字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美国受益于其资本市场的深度、强劲的机构需求以及完善的法律和合规体系,这些都为其带来了规模和信誉。然而,监管的模糊性、联邦和州层面监管的分散以及高昂的合规成本可能会阻碍创新,并迫使一些活动转移到海外。
在亚洲,香港和新加坡都在积极拓展监管渠道,力图成为区域中心。新加坡以其清晰、以原则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和强大的金融科技人才储备而脱颖而出,使其成为代币化试点项目和机构级加密项目的首选目的地。与此同时,香港则凭借其资本市场的专业知识和与中国的地理优势,但其长期成功将取决于政治稳定和投资者信心的持续发挥。
总体而言,我们可能会看到进一步的分化:那些兼具法律确定性、机构级基础设施和开放创新精神的市场将占据代币化活动越来越大的份额。虽然美国在规模上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新加坡和香港等新兴中心在专业数字资产和基础设施创新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问: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深刻的调整,所谓的“内卷”困扰着年轻人。你对统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
Kathryn:对于职场新人来说,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持久、可迁移的技能以及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获得长期的成功。保持好奇心,快速学习,并能坦然面对不确定性。同样重要的是,要策略性地拓展人脉,寻找能够提供职业选择建议并帮助你应对挑战的导师。随着人工智能重塑工作方式,年轻的职场人士应该从“批量生产者”转型为“洞察策展人”,提出更尖锐的问题,并识别人类和机器生成的结论中的逻辑漏洞。最后,保持全球化的视野。定量研究、数据科学和金融方面的技能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要探索国际机会或重视分析严谨性的行业。
这些品质不仅能保护你免受“退化”的影响,还能让你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取得有意义的、持续的成功。
问:目前,各国执法部门在联合打击涉比特币电信欺诈等跨国犯罪活动,你认为全球在虚拟货币方面要实现对犯罪活动的预防打击和执法,各国需要在技术和规范上展开哪些活动?而应对在虚拟货币上的跨国犯罪势力,国际联合执法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Kathryn:需要明确的是,交易性犯罪并非虚拟货币所独有。它们同样可以通过传统的法定货币发生。
我认为有效应对与虚拟货币相关的犯罪,需要各国加强其技术能力和监管协调。从技术角度来看,执法机构需要具备追踪链上活动、分析交易模式以及将钱包地址与已知的非法实体关联起来的能力。这些能力目前是区块链分析和金融犯罪调查中的基础能力。提高数字取证的专业技能也十分必要,尤其是在非法行为者越来越多地将资产转移到多个区块链上或使用旨在掩盖交易历史的工具的情况下。此外,更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如标准化的警示指标以及对可疑活动的及时报告,能够使调查机构迅速采取行动,防止资金被转移并超出可追回的范围。
从监管角度来看,各国应努力提高对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客户身份识别要求、反洗钱控制措施以及记录保存要求的统一性。统一的定义和许可框架有助于填补管辖权上的空白,这些空白是非法行为者在跨境转移活动时可能利用的。同样重要的是,像交易所和支付机构这样的“出口匝道”应保持强有力的合规计划,因为这些接触点往往能提供关于非法流动的最具操作性的可见性。
然而,国际联合执法面临着重大挑战。犯罪集团会迅速跨越不同司法管辖区域活动,而不同司法体系在处理数据请求、证据收集和资产冻结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减缓调查进程并增加协调行动的复杂性。此外,一些地区可能缺乏有效参与复杂虚拟资产调查所需的技术资源,这会导致漏洞的产生,可能被非法行为者利用。
要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加强业务合作,包括建立更高效跨境沟通渠道、协调调查工作、制定处理数字证据的标准化规程以及为资源有限的司法辖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注:王英良,复旦大学博士,中开国际事务(NEIA)评论与研究主笔,主要研究产业投资与国家竞争,目前正在推动辐射全球的“百人百访”栏目,力求以新颖的视角呈现世界与中国互动的信号与动态,微信号:porsche910114。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