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对张雪峰印象是这样:他的报考咨询广受欢迎却漏洞百出,其公司和相关方大量投放“冤屈”叙事视频贩卖焦虑、宣扬战争、带货教辅。不过,此人从来没有为自己失言正式道歉,直播充斥脏话,不断用“报考斗士”的标签渲染社会不公、教育黑暗。左手话语权,右手却亿万财富。
本文立意也很明确:建议全面审视直播带货中存在的“炒作流量牟利”行为,对于靠制造话题激发产品销量的商业模式进行规范限制,最大限度避免用搏眼球、制造对立、撕裂社会牟利的现象发生。
坦率的说,之前对他并没有那么反感,曾经有一段时间,张雪峰和他做的大学报考咨询确实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也包括我。原因有三,一是这是一个有着强烈市场需求的空白点,大量考生家长迫切需要一定的指导,有人做值得鼓励;二是他的表达非常通俗易懂,容易被不同文化程度家长理解,确实有很多温暖的大实话;三是张雪峰早期体现了很多关怀社会弱势群体和说真话的个性,也乐于救助弱势群体,让我这个农村出来的学子比较共鸣,而且确实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站在老百姓立场上的义士。
不仅如此,我曾在2023年6月接受凤凰网财经《风暴眼》访谈的时候,对于这个细分业务以及从业者表达了相对肯定的观点,并建议:”应该从师资力量着手,需要有更专业的咨询专家进入行业,提供更辩证、更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彼时认为应该保护这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应该给予更多宽容的空间推动专业化发展。
直到有一天,张雪峰视频中开始叫嚣“攻打台湾”,满嘴脏话,在对台湾问题复杂性完全无知的前提下,逼宫、煽动战争情绪,并抛出一张5000万的空头支票吸引眼球、引爆流量,这种渲染战争的行为开始让人不齿,也更清晰的暴露了“伪斗士”的真面目。要知道,专业研究领域很清楚台海战争是一个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战略陷阱,等着我们去跳,所以这种上亿流量下的教唆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这种煽动无论本心如何,结果非常负面。
进而,越来越多人发现张雪峰并不是那个他们想象的平民意见领袖。相反,一方面他用无畏的假象虚夸的制造“报考斗士”人设,刻意煽动并误导一些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学生家长。比如:他提到的“天坑专业”包括的数学、物理、化学、土木等基础学科和重要工程学科,这种无知让人发指,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其实反而学习数理化基础学科是避免激烈竞争的好出路,张的因果严重误导。何况,他对学习物理、数学的抨击完全体现了缺少现代教育素养,这两个学科是近代科学的基础,不仅“无知”甚至“反智”;另一方面他的破圈渗透到政治领域的发言专业性极低,结果上煽动了公众仇恨意识,干扰了社会认知。反而,他始终积极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被迫害的、拥有极高道德感、与体制对立且完全无私的“说真话斗士”形象。
再进一步探讨,我们还发现这些行为已经存在相当长时间,只不过之前公众因为善意把他想的太好了。再比如,他曾反复向公众强化的“文科都是服务业”,又说“数理化找不到工作”等等观点,几乎到了文盲的程度。虽然最近复出后开始改口说“文科”也很有价值,这种颠三倒四的情况开始让很多人质疑他们团队的专业性,但他改口的时候还在竭力维持被迫害导致“不让说真话”的暗示。
我们进一步仔细推敲,张雪峰的精心伪装虽然设计的很完美,虽然他的站位始终强调自己的群众立场,但背后是赤裸裸的生意算计。
首先,更多证据表明:张雪峰就是在做一个“恐慌量贩”的生意,并不是那种持续和团队深入搞研究的严谨咨询顾问,他的很多咨询广告潜台词就是“社会很阴暗”,这误导了很多人。具体而言,2018年到2019年房地产业崩盘前期,他大力推荐土木工程专业,认为这个行业是无限光明的。2021年还是大力推荐土木工程,导致大量考生进入了这个就业前景极差的专业,可见他对于房地产的发展周期逻辑并不了解。直播中他绘声绘色讲述了一个故事,号称当面听到一个很有权势的家长对孩子说:你愿意去设计院就去,不愿意去让那个院长伯伯给你干活。然后用这个例子反问咨询者是否有社会资源?这种表达方式纵然比较接地气,迎合了普通人对于社会存在阴暗面的猜想,但片面将土木专业前途和找特权关系画上等号,里外都是误导。
再比如,张雪峰说:银行招聘不是看成绩,而是看你背后的家庭资源,能给银行带来多少存款。而银行对招聘员工搜刮差不多了就去安排地推卖信用卡,然后逼迫你辞职,留下空缺吸纳更多存款。并且暗示女员工在银行可能会被潜规则。从诸多细节中可见他们做的研究非常薄弱,并非专业视角看全局,将个别地方问题片面放大,靠的是哗众取宠贩卖焦虑赚钱,靠迎合无助群众传播黑暗世界观牟利。
其次,张雪峰对于政治问题的触碰展现了一个为获取流量不惜一切代价的亡命徒姿态,而且包装自己是随时可能“被消失”的“革命”斗士,多次暗示社会对他可能存在迫害。比如,他在很多教育产品带货中都用非常绝对化的口气表达说自己“动了很多人蛋糕”、“因为说真话会被封杀”之类,也是反复暗示监管“可能因为说真话”封杀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反体制的斗士。这种主观故意,几乎是将所有相关方架到火上烤,也转移了公众对他专业性质疑的焦点。
再次,张雪峰在为年轻人树立一种反正统、反权威的价值观,通过小道消息以偏概全的信息不断给予学员“社会没有公平竞争机会”,进而传播激进化教唆。比如,在一个咨询直播中,他言之凿凿的说“大学老师不赚钱”,之后证明这件事讲的故事是“很多学校为了学科建设去买团队”,并且暗示大学这里面都是黑箱操作。这个咨询段子第一步先将大学教师职业选择和“钱”直接挂钩,然后假以透露秘密的方式以偏概全的渲染了一个巨大的阴暗面。最终效果上达到了制造恐惧形成心理控制的传播效果。有独立思考的人其实不难发现,作为大学老师的职业一定为了赚大钱吗?所有学校都黑箱操作吗?当大学老师一定没前途妈?但在他看似真诚的表达背后,很多人被这种逻辑陷阱套了进去。
总体而言,他多次直播中暗示自己一定会因为“坚持说真话”被封杀确实带来了一种流量人设;而暗示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并且暗示政府不希望老百姓了解真相,博取了不少新任。这种故意树立“被迫害”人设的逻辑陷阱确实让很多家长将他视为配进太庙的圣人,因为迎合了不少社会中焦虑家长的认知逻辑。
最后,我们仔细推敲会发现张雪峰的文化程度根本无法胜任帮助学生填报自愿,但他很擅长用这个流量为各种教育辅导产品带货销售,这是一个处于政策边缘的千亿级别赛道。比如:他在给“辕编程”做的销售广告里有这样一段文案,就是提议所有“专注力差、逻辑思维不强、做事粗心马虎、爱玩手机”的孩子都应该学习编程,并且明确提出学习编程高考加分。但实际上,这几个特质几乎是所有孩子都具备的,但真实情况能通过学习获得高考降分报送资格的非常之少。靠学习编程能获得升学机会无异于诈骗。
而且一般人并不了解张雪峰复制的这个商业模式多么暴利,几乎填补了国家“双减政策”之后的所有市场机会:1.2万元的梦想卡,1.8万元的圆梦卡,卖教辅、卖课外辅导课程,确实在利用教育割韭菜方面想的非常全面。
不过,本文主旨也并非针对张雪峰一个个体,这是一种流量大V贩卖流量牟利的商业模式代表,而且,可以确定张雪峰伪装之下的真正意图是变相做教辅生意。客观而言,全面的看待张,我们也发现他偶尔通过舆论也发挥了一些积极意义,比如,抨击烟草专卖系统假招聘后,确实这个系统做出了开放改良。这也强化了公众的认知认为他就是反“黑匣子”的。不过,全面分析之后,确实发现他的真“报考斗士”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作为“假斗士”做教育焦虑教辅贩卖店的生意。
我们不去评论有关部门对他的封禁和解封是否合适,也理解认可其他家长的心情,但希望全社会能认识到这种贩卖流量、制造对立、放大黑暗的流量贩卖行为不应该被鼓励。进一步看,如果一位流量大V一方面挑拨社会对立、争论,一方面用流量大笔赚钱,这种结构必然不断冲击社会公众认知的底线,这样看,理论上话题流量大V应该有条件限制带货。或许只有严格监管规范,才能让那些真正有专业性的咨询师、教师脱颖而出,获得应有回报。
跳出张雪峰现象,或许不应该仅仅看“伪斗士”的伪装言论边界如何,而应该看这种“流量+带货”的商业模式是否危害社会。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的舆论场还有很多一三五和邻国叫板,二四六卖白酒的“生意型军事专家”广泛存在,煽动军国主义思想牟利的也不乏其人。如果不对背后的商业模式做根本性管理,舆论场会此起彼伏的出现很多耸人听闻的声音,激化更多情绪化的对立。
绝对的、不受制约的话语权一旦自由谋取巨额利润,必然带来绝对的极端化传播力言论,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因果逻辑。中国直播电商行业让很多个体获得几百万、上千万粉丝并大放厥词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少见,而且目前几乎没有法律条文的细致监管,这就是天然存在的空白地带,是否可以出台类似“产品销售带货只可以专注产品本身”的规范值得考虑。
归根到底,还是应该让我们的直播电商生态多一份规范,少一点“伪斗士”财富效应。还老百姓一点清朗,也保护好普通人的钱袋子,展现更多专业、有价值的声音!
(作者:周掌柜,战略咨询顾问,科技专栏作家,中美欧多家全球化公司战略顾问,著有《战略思维十二讲》《企业出海实战手册》《元宇宙大爆炸》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