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这是来自FT中文网的温馨提示:如您对更多FT中文网的内容感兴趣,请在苹果应用商店或谷歌应用市场搜索“FT中文网”,下载FT中文网的官方应用。
{"text":[[{"start":6.48,"text":"2025年10月19日,一个平常的星期天。巴黎的晨雾刚刚散开,塞纳河的水面泛着灰蓝的光。空气里带着秋天的凉意。谁能想到,这样的宁静,会被一条惊人的消息打破。"}],[{"start":21.34,"text":"就在一觉醒来的瞬间,消息炸裂开来。"}],[{"start":24.74,"text":"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电视画面上,是那熟悉的阿波罗画廊(GalleriedApollon):璀璨的水晶顶、金色的壁饰……如今却被贴上了警戒线,卢浮宫暂停关闭中。警笛的回声在宫殿的穹顶下回荡,警员与媒体交错奔走,闪光灯掠过那一片混乱的光影。法国国民联盟主席乔丹巴德拉发文指出,这是法国“无法容忍的耻辱“。"}],[{"start":50.05,"text":"五年前,火焰吞噬了巴黎圣母院的尖顶,铜制的风标在烈焰中倒塌。那一天,巴黎和世界各地热爱文化的人都哭了。如今,又一次,震惊世界的消息从同一座城市传来——卢浮宫被盗走了八件稀世珍宝!"}],[{"start":67.21,"text":"看到这个新闻,真是让人震惊和心痛,卢浮宫,艺术爱好者们的天堂,为何如此多难。"}],[{"start":null,"text":"

卢浮宫阿波罗画廊
"}],[{"start":74.61999999999999,"text":"上个周末,我和家人一起重温了一部老电影《旺达鱼》(A Fish Called Wanda)。这是一部1988年上映的英国黑色喜剧片,由查尔斯•克莱顿执导,约翰•克立斯与杰米•李•柯蒂斯主演。影片讲述一伙盗贼在伦敦偷取巨额钻石后,因贪婪与欺骗而相互算计的喜剧。剧中,几名劫匪用非常娴熟的手段,抢劫银行,盗取钻石,换装、换骑摩托车扬长而去。当时我们也是在大笑中结束观剧。"}],[{"start":107.44,"text":"然而,谁能想到,一周后,盗贼以电影剧情般近乎荒谬的从容,完成了这场“惊天魔盗团”的劫案。盗贼深谙最危险的地方反而可能最安全,几乎就在警察和安保眼皮底下,光天化日地作案。"}],[{"start":123.2,"text":"事后,法国文化部通告确认共有八件“无法估量文化遗产价值的物品被盗”。"}],[{"start":null,"text":"

法国文化部通告
"}],[{"start":129.68,"text":"整个过程不超过7分钟:清晨九点半,一辆带升降台的货车停在塞纳河畔,两名盗贼身穿反光背心,乔装成装修工人;通过伸缩升降机到达阳台,砸开玻璃,用角磨切割机破坏两个高防护展示柜,取走八件珠宝,然后通过升降机与地面两名同伙汇合,其间还用角磨切割机威胁博物馆保安。事后,盗贼企图纵火,被安保人员阻止,遗弃了部分设备,骑摩托车逃走,匆忙中欧仁妮皇后王冠遗落损毁。立案后,巴黎警局负责以“有组织团伙盗窃及共谋实施犯罪”罪名展开侦查。"}],[{"start":169.87,"text":"四人、七分钟、八件珠宝,趁卢浮宫刚刚开馆,人流少,安保未及时到位,又有参观者掩护的时间作案。计划周密、行动迅速、目标明确,配合默契,明明是蓄谋已久的团伙作案。"}],[{"start":185.96,"text":"看到这个新闻,很多问题冒了出来。为什么偷盗的目标是皇冠和首饰?为什么不触及其他?是因为提前有预设的目标?还是因为其他的珍宝安保更严,离窗口更远,更不容易得手?卢浮宫附近为什么没有摄像头?看到伸缩机卢浮宫户外作业为什么没有引起警惕?难道这些行动不需要报备的吗?安保当时如何反应的?馆长当时在做什么?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就没有人引咎辞职吗?"}],[{"start":217.84,"text":"文化部长提到,作为“卢浮宫——新时代文艺复兴计划”一部分,博物馆正在实施新的安全强化措施,包括:引入新一代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外围防护与警戒检测;建立新的安全指挥中心。似乎都是客观使然,然而,在这一点上,问题不仅仅在于客观的措施,还在于主观上的疏松。"}],[{"start":241.08,"text":"根据当地工会的说法,卢浮宫在近15年来已削减了200个全职岗位,相当于博物馆总员工数量的十分之一。今年6月,卢浮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举行了短暂罢工,抗议“人手不足”阻碍了他们履行职责。安保松懈,显然给盗窃可乘之机。不排除盗贼已经提前了解了内情,并进行踩点和演练。"}],[{"start":266.07,"text":"2025年9月中旬,清洁人员发现地质矿物馆(mineralogy/geology gallery)被入侵。数块原生金(native gold)标本,市场估值约60万欧元,据称犯罪团队使用角磨机和喷灯进入,作案手法如出一辙,显示行动也相当专业。但似乎并没有引起更多警惕。"}],[{"start":284.87,"text":"今年一月,我曾回到巴黎,造访重修后的巴黎圣母院,也顺便前往卢浮宫的阿波罗画廊,一睹珍宝芳容。"}],[{"start":293.68,"text":"巴黎圣母院刚从修复中喘息过来,新的尖顶再次矗立,尘埃被清理,石像复位。但在那场火中烧毁的油画和文物再也无法重生。于是博物馆里挂起了印刷复制品,或抽象画,试图替代逝去的真实——却怎么也无法还原那一缕古老的温度。而我们发现在入场时,只有人工检查,没有任何机器安检措施。管理、秩序和人心的松懈,还是那样的明显。"}],[{"start":322.37,"text":"而在阿波罗画廊人潮如织,要想靠近展柜,还得耐心排队。世间少有的珠宝,其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都让人叹为观止。当时的惊鸿一瞥,现在想来都是奢侈的,因为文化遗产惨遭不测,恐怕再难复原。"}],[{"start":342.16,"text":"遗失的八件珍宝,我曾在那时匆匆一见。包括:"}],[{"start":null,"text":"

"}],[{"start":null,"text":"
"}],[{"start":null,"text":"
"}],[{"start":346.70000000000005,"text":"被盗的珍宝中包含蓝宝石套装三件。"}],[{"start":350.1700000000001,"text":"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蓝宝石皇冠、蓝宝石项链和一对耳环。"}],[{"start":356.5800000000001,"text":"玛丽-阿梅莉(Marie-Amélie de Bourbon)是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王后,生于1777年,于1866年去世。1821年路易-菲利普购买了这顶王冠,最初属于奥尔坦斯•德•博阿尔内(Hortense de Beauharnais,拿破仑继子欧仁之妹),后转赠给玛丽-阿梅莉。后来由奥尔唐斯王后(Hortense de Beauharnais)继承,她是拿破仑一世的继女、拿破仑三世之母。皇冠大约在1810-1825年之间制作,由斯里兰卡蓝宝石(Sri Lankan sapphires)、钻石、黄金组成,以银镀金底托嵌钻与蓝宝石,工艺繁复,全套珠宝包含王冠、项链、耳环一对、大胸针一枚、小胸针两枚。项链和耳环首饰由拿破仑时代御用珠宝大师François-Regnault Nitot制作,蓝宝石切割精致、色泽深邃。每颗宝石以钻石花边环绕,呈现古典主义对称布局。"}],[{"start":411.4400000000001,"text":"被盗物中还有绿宝石套装两件。"}],[{"start":414.5200000000001,"text":"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项链与一对耳环,是拿破仑一世送给其第二任妻子玛丽-路易丝•德•奥地利(Marie-Louise d’Autriche)的结婚礼物,由Nitot工坊制作。由29颗深绿色哥伦比亚祖母绿组成,镶嵌于金质与钻石底托中。套装原含项链、耳环、胸针与头饰,代表拿破仑帝国最繁盛的珠宝艺术。玛丽-路易丝离开法国后,该套装留存于国家收藏,后陈列于卢浮宫。"}],[{"start":null,"text":"

"}],[{"start":443.55000000000007,"text":"被盗的 “圣物匣式胸针” 是一枚19世纪宫廷珠宝,造型模仿宗教圣物匣(reliquary)的形式,中心为透明宝石罩面,内嵌十字与金丝花纹工艺结合宗教象征与宫廷装饰风格,是当时贵族女性常佩戴的信仰饰品,设计体现了法国复辟王朝时期将宗教信仰与世俗美学融合的趋势。"}],[{"start":null,"text":"

圣物匣式胸针
"}],[{"start":463.80000000000007,"text":"欧仁妮皇后的皇冠"}],[{"start":465.64000000000004,"text":"盗贼在逃离途中遗落拿破仑三世皇后欧仁妮Eugénie的王冠(Crown of Empress Eugénie),保安或警方在博物馆外找到,但已损坏。"}],[{"start":473.99000000000007,"text":"笔者拍到的铭牌上写着,1988年这顶王冠由卢浮宫购入,收藏编号OA 11160。制作人为宫廷珠宝匠勒莫尼耶Alexandre-Gabriel Lemonnier。王冠由黄金、2490颗钻石、56颗祖母绿组成,象征着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的华丽与繁荣,也是当时珠宝艺术的巅峰之作。其结构典雅,以钻石铺就的百合花图案环绕顶端,间以祖母绿点缀,既有法兰西王室的庄严,又带着欧仁妮本人偏爱的西班牙浪漫风格。它是卢浮宫“法国皇室珠宝”展区的核心展品之一,也是法国珠宝史上保存最完整的皇后冠冕。原本制作了两顶王冠,这顶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在1870年第二帝国覆灭后,大部分王室珠宝被收缴或毁坏,在1873年归还给欧仁妮皇后本人,但是没想到在2025年10月19日终被损毁。"}],[{"start":null,"text":"

摄于2025年1月卢浮宫
"}],[{"start":null,"text":"

欧仁妮皇后王冠介绍
"}],[{"start":532.83,"text":"欧仁妮王后的大缎花胸针"}],[{"start":535.39,"text":"大缎花胸针(Broche de Fleurs de Cerisier)由数百颗钻石组成,像一个巨大的蝴蝶结。"}],[{"start":null,"text":"
"}],[{"start":540.53,"text":"不幸中的万幸,1804年拿破仑一世加冕为“法兰西皇帝”用于加冕礼仪的王冠、140.64克拉的摄政大钻石、欧仁妮皇后的珍珠王冠、蓝宝石胸针以及馆内另一顶祖母绿王冠没有失窃。这次盗窃的地点距离著名的《蒙娜丽莎》也近在咫尺,令人细思则恐。"}],[{"start":null,"text":"

拿破仑一世王冠(未被盗)
"}],[{"start":null,"text":"

拿破仑加冕图(油画细部)
"}],[{"start":null,"text":"

摄政大钻石(未被盗)
"}],[{"start":null,"text":"

人们在看拿破仑一世王冠和摄政大钻石
"}],[{"start":null,"text":"

欧仁妮皇后的珍珠王冠(未被盗)
"}],[{"start":null,"text":"

祖母绿王冠(未被盗)
"}],[{"start":null,"text":"

蓝宝石胸针(未被盗)
"}],[{"start":null,"text":"

《蒙娜丽莎》油画
"}],[{"start":null,"text":"

蒙娜丽莎展厅
"}],[{"start":561.81,"text":"业内人士表示,因为珠宝名气太大,拆解不易。但如果不能尽快找到,珠宝会被拆解和重新熔化,对于文物价值则是毁灭性的。"}],[{"start":573.02,"text":"卢浮宫在最近一百年来,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盗了。"}],[{"start":576.76,"text":"1911年的8月21日周一,木匠文琴佐•佩鲁贾伪装成维修工人,周日晚就藏在馆内,清晨趁馆内闭馆、无安保巡视时,将《蒙娜丽莎》从墙上取下,带入一间杂物间拆下画框,然后用工作服包裹画作,从侧门离开卢浮宫。到第二天早上,馆方工作人员才发现《蒙娜丽莎》不见了。"}],[{"start":599.88,"text":"佩鲁贾认为达芬奇是意大利人,名画《蒙娜丽莎》应该归还意大利。其实达芬奇在晚年受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极高礼遇,被称为“国王的第一画家、建筑师与工程师”。1516年起,达•芬奇定居在法国安布瓦兹附近的克洛吕斯庄园(Clos Lucé)。达芬奇于1519年去世后,这些画作被法国王室收藏,《蒙娜丽莎》从此留在法国。《蒙娜丽莎》失窃后,卢浮宫关闭整整一周,连毕加索都被警察盘问。画作失踪2年4个月,直到1913年12月,佩鲁贾试图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向艺术商出售画作时被捕。《蒙娜丽莎》随后被送回法国,并于1914年1月4日重新在卢浮宫展出。这一场世纪窃案,也使得《蒙娜丽莎》闻名天下。"}],[{"start":652.5,"text":"1976年,阿波罗画廊的查理十世的加冕剑被盗走,至今下落不明;1983年5月31日,一件藏于卢浮宫的16世纪铠甲被盗,但机缘巧合的2021年时意外地被寻回。1998年,法国画家卡米耶•柯罗的画作在大白天被人割框盗走,至今也未被寻回。"}],[{"start":673.68,"text":"百年内五次被盗,历史似乎在不断重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集团在测试文明社会的底线,如果不吸取教训,不还以牙齿,恐怕此类犯罪还会更加猖獗。"}],[{"start":687.93,"text":"当卢浮宫被盗、圣母院重修之时,国家的象征与秩序一同震荡,尽管马克龙承诺追回文物并将作案者绳之以法,法国政府在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上显得那么的力不从心。"}],[{"start":701.6999999999999,"text":"2025年的法国,政坛正处于多重更替与不确定之中。自马克龙第二任期以来,议会分裂、党派林立,使政府长期陷入“悬浮状态”。2024年的提前选举导致连续三任总理先后更替:阿塔尔、巴尤鲁、勒科尔纽政府皆因议会失衡和信任投票失败而相继垮台。政治的不稳引发经济连锁反应,国际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主权信用等级。"}],[{"start":730.7499999999999,"text":"政权更迭频仍,仿佛在昭示一个时代的倦怠——辉煌的共和国正被现实的重负所拖拽,徘徊在理想与困境之间。国运与文物的命运,从来不曾分离。当国家动荡,遗产便最先蒙尘;当时代浮躁,文化便成了易碎的玻璃。"}],[{"start":749.6799999999998,"text":"卢浮宫暂时闭馆。想象一下,空荡的阿波罗画廊里,光线从天窗斜斜洒落,照在被撕裂的展柜上。"}],[{"start":758.5499999999998,"text":"其实不止法国,2023年8月,大英博物馆就公开承认其“珠宝、宝石、金饰”等藏品出现被窃、遗失或损坏的情况,而其中包含监守自盗的因素。"}],[{"start":770.3499999999998,"text":"《马太福音》说到财宝似乎给出了预言:“不要为自己积蓄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蓄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start":789.5699999999998,"text":"珠宝,从不真正属于任何人——它只是在世间流转,被欲望的手传递,又被历史的尘封,尘埃落下,光芒再起,它静静见证着人性的贪与痴,也铭刻着文明的兴与衰。"}],[{"start":802.6899999999998,"text":"这一次洗劫,被夺走的不只是法国的珍宝,更是对人类文明与尊严的公然践踏。那些闪耀的珍宝,不仅仅是财产,不应被藏匿在黑暗的角落,不应沦为贪婪者的私藏与炫耀。它们属于阳光,属于世人,属于人类共同的记忆与文化遗产。"}],[{"start":822.7099999999998,"text":"守护这些文明之光,不仅是政府与博物馆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对历史、对未来的承诺。增加防盗摄像头,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需要强化的,是守护的意识与行动的决心——唯有如此,文明的火焰,才能代代传承不灭。"}],[{"start":840.7499999999998,"text":"(本文摄影:除特别标注,静楠,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url":"https://audio.ftcn.net.cn/album/a_1761024195_7772.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