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与算法之间:“她”眼中的AI艺术未来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AI

在记忆与算法之间:“她”眼中的AI艺术未来

当AI开始生成图像、推演结构、协助构图,也使另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果人类不再是唯一的“创作者”,那创作的意义是否也要被重新定义?
00:00

{"text":[[{"start":7.87,"text":"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start":11.11,"text":"香港西九文化区的富艺斯(Phillips)亚洲总部,一场关于“无常与生成”的实验悄然发生。由富艺斯与HOFA Gallery联合策展的“SPACES II:捕捉瞬逝”展览,以AI艺术为轴心,汇集了七位国际艺术家,试图在算法、记忆与自然之间建立新的语言秩序。"}],[{"start":30.63,"text":"这场展览是一次关于“意识变革”的集体试探,试图探索当AI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为观看、重构与存档的主体,人类如何重新定义创作的本质?在本次展览中,我们采访了三位女性艺术家Addie Wagenknecht、Gina Choy、Maja Petrić以及富艺斯私人洽购部门副专家宋希瑞。从她们的视角,拼接出当代AI艺术的现实肌理与未来图景。"}],[{"start":56.239999999999995,"text":"“AI不是工具,而是社会结构的镜像”"}],[{"start":59.739999999999995,"text":"来自纽约的艺术家Addie Wagenknecht,对AI有着与主流认知不同的解释:“AI是我们社会的镜子,而非工具。”她说,“它反映出我们对控制、量化、数据的执念。”她的作品将人工智能、概念艺术和黑客技术融为一体,探索技术、监控和身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start":81.28999999999999,"text":"本次展出的作品是《中和记忆》(Neutralized Memories)系列中的两件。这些作品运用金融数据,将个人叙事转化为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inspired)风格的构图。作品运用人工智能创建结构、分配颜色,并融入来自钞票中和系统的安全墨水,在算法的精准性与人性化触觉之间取得平衡,反映出记忆脆弱且碎片化的本质。在她看来,“这些图像表面是算法生成,但背后是家庭成员的记忆衰退、对金融体系的不信任……AI只是让这些经验具象化。”"}],[{"start":null,"text":"

Addie Wagenknecht Advance Directive, 2023 Intelligent banknote neutralisation system in UV and oil based paint 100 x 100 cm 39 3/8 x 39 3/8 in
"}],[{"start":114.44999999999999,"text":"疫情期间,她还创作了另一件颇具讽刺意味的作品There Are No Girls on the Internet。她每天朝九晚五上线至各类“随机视频聊天室”,试图寻找一位能说上话的女性。结果却是“全天都是男士的脸、广告或空镜头”。Addie将整个寻找过程拍摄下来,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在她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 “男性主导的技术空间如何持续排除女性的存在”。"}],[{"start":null,"text":"
Source:Addie Wagenknecht
"}],[{"start":142.89999999999998,"text":"面对AI带来的创作可能性,Addie直言,“它确实带来了表达上的可能性,但前提是你要意识到,AI的训练素材、算法框架仍是男性主导的技术系统设定的。如果不重塑训练逻辑,所谓的‘创作自由’也是一种幻觉。”"}],[{"start":160.61999999999998,"text":"用AI创造一座情感的时间胶囊"}],[{"start":163.76999999999998,"text":"澳大利亚艺术家Gina Choy的作品Blue Cascade,来自她将传统中国绘画、神经科学与AI融合的尝试。Gina来自澳大利亚,曾在天津大学学习中国山水画。Choy 的绘画作品均由手工精心制作而成,其规则源自她长达十年对中国古代画家评论典籍的研究。她通过神经科学的视角审视传统中国画,将其作为创新的基础和空间。对大自然的敬畏是她所有作品的底色,在她看来,大自然既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的算法。"}],[{"start":null,"text":"
GINA CHOYBlue Cascade, 2025
"}],[{"start":198.69,"text":"在展览现场,她的动态装置随着实时气象数据发生变化,水墨般的流动线条与算法共同“呼吸”。她强调,“我用AI不是为了模拟自然,而是唤起它的不确定性与脆弱性。”"}],[{"start":213.32,"text":"这种“不确定性”与她的身份经验密切相关。Gina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艺术家和正在完成博士学位的研究者。她说,“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当我成为母亲后,我会思考“自然”和“美”的延续性,AI对我来说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将消逝事物封存为情感经验的容器。”"}],[{"start":234.87,"text":"Gina尤其强调AI对女性创作者的意义:“这是女性进入技术叙事空间的重要窗口。当算法影响现实,我们需要女性的感性经验和文化记忆去参与塑造未来。”"}],[{"start":248.23000000000002,"text":"“AI艺术是市场的新语言”"}],[{"start":250.84000000000003,"text":"相较于艺术家的批判性表达,作为市场一线的观察者,富艺斯私人洽购部门副专家宋希瑞更关注市场趋势与公众接受度。“我们早在伦敦就做过SPACES系列展,这次是首次带到香港,希望让亚洲藏家感受到数字艺术与AI创作的独特性。”在她的视角里,AI艺术目前仍属“教育早期阶段”,但趋势不可逆。“年轻藏家天然对数字系统更敏感,他们愿意花时间理解AI生成逻辑,这意味着一个新的收藏社群正在形成。”"}],[{"start":286.48,"text":"艺术市场接纳AI作品,并非只因新鲜感,而是它重新定义了‘作品’的边界,也挑战了艺术创作中‘唯一性’的传统标准。她补充道,“我们努力搭建更完整的呈现方式,不只是作品本身,也包括创作流程、艺术家意图、算法说明等等。这种‘策展式销售’,是AI艺术能够被理解的重要路径。”"}],[{"start":309.98,"text":"用AI唤起自然的脆弱"}],[{"start":312.39000000000004,"text":"“自然从未静止,它始终在流动和变幻。”艺术家 Maja Petric 这样描述她的灵感来源。她的作品 Specimens of Time 利用森林的实时数据,让光影与雕塑随环境而呼吸。“这不是要冻结时间,而是捕捉站在古树下的感受。”在她看来,这是保存记忆、同时回应气候变化的方式。"}],[{"start":null,"text":"
Maja Petrić Specimens of Time, Hoh Rain Forest, 2024
"}],[{"start":335.18000000000006,"text":"Petric 强调,人工智能并非用来模拟自然,而是模拟它的复杂与不可预测性。“AI能将不可见的东西转化为情感体验,把抽象的气候数据变成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变化。”"}],[{"start":348.9100000000001,"text":"这种思考也源于她的个人身份——作为母亲,她更迫切地思考孩子将继承怎样的世界。“艺术是我创造情感时间胶囊的方式,用以保存记忆与联系。”"}],[{"start":361.8500000000001,"text":"在她看来,AI与传统媒介的结合尤为关键:“它不是取代,而是扩展。雕塑可以像天空般变化,记住观众的存在。”她称之为“生命艺术”,一种能够生成、适应和回应的艺术形式。"}],[{"start":377.4700000000001,"text":"谈及女性创作者,她直言:“女性自古以来就在创作,但声音常被忽视。如今AI正在塑造现实,我们尤其需要女性的视角去参与未来的构建。”"}],[{"start":390.2200000000001,"text":"技术如何传递“人”的经验"}],[{"start":392.74000000000007,"text":"虽然出发点不同,四位女性的访谈中却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边界”——记忆的边界、性别的边界、自然与技术的边界、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边界。"}],[{"start":404.14000000000004,"text":"当AI开始生成图像、推演结构、协助构图,也使另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果人类不再是唯一的“创作者”,那创作的意义是否也要被重新定义?"}],[{"start":415.29,"text":"或许正如Addie所说:“我们习惯用‘控制’去理解技术。但最有趣的时刻,往往来自那些你不能完全预料的结果。”她最近正在研究AI的“失效”:将自己的照片不断输入AI,请它生成“完美女性”,结果15次迭代后,图像碎裂成抽象几何图案,最终“爆炸”。"}],[{"start":436.42,"text":"她说:“那一刻很诗意。系统崩溃了,但也正因如此,它才真正开始讲述‘人’的故事。”"}],[{"start":444.36,"text":"(本文责编 ruoxuan.d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cn.net.cn/album/a_1759965987_9271.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特朗普为航运化石燃料带来的胜利

美国施压致使一项限制海运碳排放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流产。

Lex专栏:马斯克1万亿美元奖金包确实应该

该方案设定了多项艰巨的运营目标,绝非“白拿钱”。

人工智能引起的天然气热潮背后

随着人工智能繁荣导致电力需求激增,天然气正在复兴,但燃气涡轮机供应紧张或将引发环境与地缘政治层面的连锁后果。

美国为何要支撑阿根廷比索?

美国财政部的干预举措对华盛顿方面构成风险。

铂金包和凯莉包的强劲需求提振爱马仕业绩

法国奢侈品集团爱马仕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10%,但香水与美妆业务下滑。

Lex专栏:“飞行汽车”更能提升小鹏的品牌形象而非利润

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小鹏而言,推出飞行汽车即便不能立即转化为回报,也足以称得上一次胜利。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