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9.72,"text":"9月7日至13日,英中贸易协会(CBBC)总裁白彼得(Peter Burnett)在中国经历了忙碌而又富有成果的一周。他作为英国访华商业代表团的成员,随同商业贸易大臣彼得•凯尔访问北京,并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英国是这一届洽谈会的主宾国。当天的投资论坛也吸引了CBBC的众多会员及合作伙伴积极参与。"}],[{"start":37.67,"text":"从关税减免、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到支持英国中小企业拓展中国市场,白彼得十分关注增进英中经贸关系的实际举措,他对去年7月英国斯塔默政府上台以来的对华政策也做出了高度积极的评价。访华期间,围绕英中经贸交流以及英中政治关系问题,他接受了FT中文网的专访。"}],[{"start":60.25,"text":"FT中文网:近年来英中贸易协会(CBBC)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帮助英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拓展业务?"}],[{"start":68.36,"text":"白彼得:帮助英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拓展业务本来就是我们的目标和职责,我们投身于这个工作已有71年的历史。CBBC最初的起源是1954年访华的一个英国的商业代表团。我们致力于在中国与英国之间搭建一个走廊,探索投资和贸易的机会。我们是一个会员制的组织,根据会员的愿望来展开工作,服务于会员的利益。我们的工作包括:进行政策评估;根据需要来呼吁和鼓动政策变革;在政策制定者考虑可能的政策变化时,促使他们明白具体政策对企业界的影响。我们一共有大约300名成员。他们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的支持。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把这些会员召集到一起,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支持。同时我们经常征求会员的意见,看他们希望对英中两国的政府提出什么样的诉求,然后我们会在与政府官员进行圆桌讨论等研讨会时传达这些诉求,这对会员们意味着极大的帮助。"}],[{"start":132.62,"text":"FT中文网:CBBC的会员是否对在中国做生意保持积极态度?"}],[{"start":138.65,"text":"白彼得:我们的一些会员企业早已在中国展开业务。他们对中国市场所博包含的机会继续保持积极态度。当然具体企业的态度肯定要取决于具体的行业领域,但总体上他们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其中的一些企业在中国收获了规模巨大的业务增长。他们具体投资的领域包括消费者品牌、航天航空等,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实现的业务增长是史无前例的。我们没有一个会员企业说准备离开中国市场。尽管近年来中国市场呈现出一些周期性的变化,但他们都表示这只是中国经济自身经历的周期,如果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也就应当有信心来度过这样的周期。"}],[{"start":184.68,"text":"FT中文网:CBBC在帮助英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业务,同时也在中国企业探索在英国投资的机会。您如何看待CBBC在这两方面的功能?这两方面是同样重要,还是您更侧重和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start":203.35000000000002,"text":"白彼得:我们的目标是商业目标,即在英国和中国之间搭建一条商业界沟通的走廊。这条走廊是双向的,即包括英国向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也包括中国向英国的贸易和投资。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们致力于提供任何能让这条走廊变得更加繁荣的因素,为英中经贸关系提供更多的便利,为英中两国的繁荣做出贡献。但话说回来,我们毕竟是一个英国机构,而中国企业界在英国有自己的商会,比如英国中国商会(CCCUK)。我们与CCCUK之间并不是竞争关系。但我们毕竟代表着英国的利益相关者群体组成的一个网络。因此对于有兴趣探索和理解英国市场、考虑投资英国的中国企业,我们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当然,鼓励中国企业来英国投资也是英国政府所希望看到的趋势。"}],[{"start":258.56,"text":"FT中文网:CBBC如何评估近年来中国国内营商环境的变化?"}],[{"start":264.74,"text":"白彼得:我觉得对这个问题,无论从实际政策变化的情况看,还是从业界反映的讯息来看,情况都是积极的。我们与中国商务部进行了一些对话。他们的代表访问了伦敦,不久之后我们也去北京进行了回访。很明显中国政府有意愿与国际企业界展开合作,扩展贸易准入,鼓励更多投资,减少经贸摩擦。这既反映在中国政府向外界传递的讯息中,也反映在具体行动中,比如降低关税、对投资中国的企业所需经历的官僚程序进行简化等。"}],[{"start":300.78000000000003,"text":"FT中文网:就营商环境这个问题而言,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带给业界的影响?"}],[{"start":309.12,"text":"白彼得:尽管从制度环境来看,与英国相比,中国的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着更大的角色,但如果我们看一些近一年来中国取得的最成功的商业成就,你会发现这些成就完全是由私人部门创造的,例如“深度求索”(DeepSeek)。这不仅证明了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和搜索引擎方面的本土研发实力,而且这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这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跨国公司而言绝对构成一个重要的提醒,因此此事表明中国企业显然可以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做得更好。同时这对中国政府也是一个提醒,让中国政府明白,在没有中央政府指令的情况下,私人部门能够创造出惊人的成就。"}],[{"start":352.41,"text":"FT中文网:对于有意在英国市场取得成就的中国企业,您打算提供什么样的建议?"}],[{"start":359.74,"text":"白彼得:CBBC不是银行或咨询机构,但我们有召集会员的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网络支持,帮助有意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企业与我们的会员企业建立联系,包括金融服务企业、律师事务所等。这种把利益相关者召集到一起的能力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比如说,假如有一家试图在英国经营医疗器械生意的中国企业找到我们,我们能够告诉他们,英国有哪些地区有意向医疗器械行业提供支持政策,有哪些银行可以为此提供融资,在该企业与潜在的合作伙伴之间牵线搭桥,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这种独特的能力源于我们是一个深入理解英国的机构。"}],[{"start":401.5,"text":"FT中文网:有哪些具体的行业是CBBC最为关注的领域?"}],[{"start":407.16,"text":"白彼得:目前英国政府的现代工业化战略把五个领域设为优先领域,CBBC对此很赞同。这五个领域是清洁能源、金融服务、创意行业、生命科学和专业商业服务。当然,像消费者品牌、奢侈品品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也很重要,但上述的五个领域是最核心的、政府最关注的领域。"}],[{"start":431.06,"text":"FT中文网: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担心中英关系的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可能影响其商业利益,这也对他们投资英国的意愿产生了影响。您觉得这样的担忧有必要吗?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缓解这样的担忧?"}],[{"start":448.93,"text":"白彼得:英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与欧盟和美国保持着紧密的伙伴关系,也与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保持着紧密的伙伴关系。英国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同样紧密,而且紧密程度正在增进。但历史上英国的帕麦斯顿勋爵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我们的利益是永恒和长久的,而我们有义务去维护这些利益。”只要你明白你的国家的利益是什么,你就会为维护这些利益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去讨好另外一个国家,而只是说要为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服务。我觉得中国企业不需要担心英国会完全根据美国的意愿来做出决定,当然同时美国企业也不需要担心英国会完全根据中国的意愿来做出决定。英国有自身清晰的利益以及对利益的认知。"}],[{"start":504.76,"text":"当前的英国政府致力于搭建中英合作的桥梁,我认为它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自从2024年7月上任以来,本届英国政府展开了杰出的工作,改善了同欧盟、美国和中国这三个重大市场的关系。当然,英美关系很复杂,美国自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合作伙伴,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本届政府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管控好英美关系,与美国进行良好的对话,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他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就中国而言,自2024年7月5日本届英国政府上台以来,英中两国交往的紧密程度大幅提升。我认为在新冠疫情之后,英国保守党政府与欧盟和中国交流的意愿都有所降低,而工党政府上台后致力于修复这些关系。我认为最好的修复方式就是展开对话,努力实现务实的合作成果。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与中国进行对话是严重的错误,而现在英中关系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积极变化,我希望这是永久性的变化。"}]],"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8701930_6290.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