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7.75,"text":"在退出燃油车上,欧洲再次陷入了纠结,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在推进汽车电动化转型上,欧洲再次陷入了纠结。9月发生的几桩事件,表明了欧洲汽车业正被不满、纠结和紧迫感所裹挟。从慕尼黑2025车展,“中国车来袭”的阴影笼罩在汽车大国德国的上空,再到欧盟汽车业战略对话,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召集众车企高层,倾听欧洲汽车人的忧虑,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再一次成为讨论的焦点。"}],[{"start":40.34,"text":"为了确保汽车行业未来的竞争力,欧委会曾提出了一项行动计划,并于今年年1月启动了战略对话,而此次为第三次对话。颇为讽刺的是,在慕尼黑车展上,一方面,众德国车企们各自展示了与中国竞争对手一争高下的最新电动车车型,另一方面,德国从政界到业界均在呼吁松绑燃油车禁令。德国总理梅尔茨呼吁放宽禁令。慕尼黑车展所在地巴伐利亚州州长邹德表示,“结束这单方面的燃油车禁令吧。工程师才有资格决定,官僚们没有。” 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策则称,如果继续实施内燃机禁令,汽车行业将萎缩50%。"}],[{"start":85.18,"text":"2022年,欧盟决定自2035年起,将禁止放行任何搭载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新车。虽然当时有过关于“技术中立”的讨论,但德国联邦政府和几乎所有德国车企都公开表态支持2035年退出燃油车提议。"}],[{"start":101.91000000000001,"text":"在过去的三年,关于燃油车禁令的讨论时有发生,而最近,对此的争议和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欧委会关于此次战略对话的构想文件,已经相当克制地展示了来自业界的对立观点:专家普遍认为,电池电动汽车最有可能成为实现清洁、高能效、现代化和具备竞争力出行的核心技术。部分利益相关者建议,在向零排放交通转型过程中,保留那些使用碳中和燃料的内燃机。亦有观点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将继续发挥作用,并提出应当综合考虑相关技术进展,如增程车、价值链减排以及欧洲生产碳足迹等。"}],[{"start":143.52,"text":"德国汽车业最大游说力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穆勒近日发表声明称,在慕尼黑2025车展上,“我们的汽车制造商证明了自己如何通过创纪录的投资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车辆为气候中性和数字化移动铺平道路”,也就是说本土车企的电动汽车供应是存在的,但“高昂的能源价格、欧洲充电基础设施扩张缓慢以及激励措施的不确定性正在阻碍需求。严格的二氧化碳监管危及竞争力,从而阻碍整个行业的转型。”该德国汽车行业最大游说势力的建议是,将2035年汽车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的减排目标调整为减少90%。也就是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2035年退出燃油车非但不能推动汽车业转型,而是阻碍了转型。"}],[{"start":195.31,"text":"战略对话结束后,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我们想要未来之车和汽车的未来都来自‘欧洲制造’,“我们倾听了业界的担忧,也给出了相应的灵活性,我们将把脱碳与技术中立结合起来”,“鉴于出行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地缘政治动荡,不可能再‘一切照旧’。”"}],[{"start":213.87,"text":"有了口号,却没有明确实现口号的路径。在政策最终尘埃落定之前,不确定性愈演愈烈:会不会如欧洲汽车业所愿,欧盟将松绑甚至推翻2035年燃油车禁令?是推迟时间,还是降低目标?正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战略对话后所说的,“今天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汽车工业未来战略对话再次表明,欧盟委员会认识到了汽车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其行动仍然过于优柔寡断,战略性不足。”"}],[{"start":245.54000000000002,"text":"虽没有确定性,但我们仍然可以追踪到一些蛛丝马迹。塞茹尔内出任欧委会副主席对媒体说,“我坚信:2035年必须保留。” 前文所提到的构想文件称,“十年内实现百分百清洁且经济实惠的出行目标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该文件显示,今年上半年欧洲电动汽车(包含插电式混动车)销量增长了25%,市场份额达到17%。而在最近的年度国情咨文中,冯德莱恩提到尊重“技术中立”,并称正在为审查2035年禁令做准备。"}],[{"start":281.56,"text":"据媒体报道,欧委会将会成立两个工作小组,第一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和审查技术中立,以决定哪些技术和动力来源可以让欧洲新车在2035年实现气候中和,另一个工作小组则重点扶持经济型小型电动车,当然,除了气候目标,汽车还要实现“欧洲制造”的目标。欧委会有望在年底提出一份针对2035年燃油车禁令的调整方案。"}],[{"start":307.52,"text":"其实,汽车行业已经获得了一些喘息机会。今年5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针对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标准的修改。该修改允许汽车制造商在2025年、2026年和2027年这三年内,通过计算三年期间的平均排放水平来履行其减排义务,而不是按每个单独年份进行计算。这意味着,车企有更多的时间来规划减排目标,而无需在2025年因为未达标而面临巨额罚款。而3月,欧盟委员会也宣布将提前审查内燃机的淘汰计划。"}],[{"start":345.52,"text":"欧洲汽车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中国市场遭遇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在美国市场,面临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而排放达标意味着不堪重负。而松绑或放弃禁令,确实可以在短期内保障现有就业,继续以来自燃油车的盈利来为电动汽车转型争取时间。但另一方面,在退出燃油车上的任何拉扯和犹豫都会影响到在电动汽车上的投资决策。更关键的是,不管是退出燃油车,还是推迟燃油车的退出,只要政策不确定,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车决定。这对于本来就萎靡不振的市场需求来说,更是雪上加霜。"}],[{"start":388.2,"text":"在最近的年度国情咨文中,冯德莱恩在谈到汽车业的未来和欧洲汽车的未来时称,“无论如何,未来都是属于电动汽车的”,她还说,“汽车的未来——以及未来的汽车——必须在欧洲制造。”在欧洲汽车界,没有人会否认未来是属于电动汽车的。不过,更关键的问题是,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中,哪条路才是捷径?哪条路是死胡同?松绑或者推翻燃油车禁令就是捷径吗?于欧洲汽车业来言,最坏的结局是,在冯氏未来汽车语录中,她只猜对了第一句。"}],[{"start":423.64,"text":"(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闫曼 man.yan@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8669885_3168.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