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8.43,"text":"本文作者是Trivariate Research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tart":13.52,"text":"我们许多市场人士被灌输了这样的理念:投资股票的关键在于低买高卖。今天我们买入某只承载小小梦想的股票,改天把它卖给怀揣更大一点梦想的人。按照这一信条,我们应该购买以市盈率衡量很便宜,或者自由现金流收益率较高的股票。然而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在挑选股票方面所起的作用呈下滑趋势,过度依赖此法可能蒙受损失。"}],[{"start":41.97,"text":"多数投资者在3年前还不怎么关注人工智能,如今它影响着几乎每个投资决策,它也是基于估值指标的投资方法对未来一年的选股不再那么管用的一大原因。"}],[{"start":54.08,"text":"这不难理解。只需看看半导体巨头英伟达(Nvidia)在过去两年半里的季度营收。该公司所报告的实际营收增长简直高得离谱。2023年第一季度为60亿美元,而根据共识预测,明年第一季度其营收预计达到600亿美元。"}],[{"start":73.2,"text":"人们对AI的态度最终也许会出现转变,但现在对它产生的影响感到悲观还为时过早。在营收上能够从AI的发展中直接获益的公司可能会形成稳健的基本面,并且很可能会持续数年。此外还有很多股票会被投资者认为在生产率方面有可能受益于AI。借助AI,这些公司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员工和客户的行为,通过提升效率,避免大规模招聘,从而提高利润率。"}],[{"start":103.51,"text":"我们已见识过提高净利润率会对股价产生巨大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会员制零售商Costco,去年,随着投资者对其利润率信心增强,其预期市盈率达到了50多倍。"}],[{"start":117.63000000000001,"text":"还有一些公司的营收模式似乎相对不受AI影响。比如公用事业、垃圾处理和骨料等行业。我们认为对此类稳健的公司来说,长期盈利预测和增速实现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它们的估值倍数仍将有增长空间。"}],[{"start":135.49,"text":"最后,那些商业模式正被AI颠覆的公司可能仍将继续受到压力(并且显然是便宜的)。以Getty Images为例。它是世界最大的图片、视频和音乐素材提供商之一。如今,AI生成的免费图像到处可见,这削弱了其定价能力和增长。其企业价值与预期销售额之比因此持续收缩。"}],[{"start":161.22,"text":"如果投资者采取一种均值回归策略基于估值低买高卖,在当前大环境下他们所做的实际上是抛弃有更大可能受益于AI的公司,投资于那些有更大可能被颠覆的公司。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策略,也是导致估值对选股不太可能有效的原因。"}],[{"start":180.21,"text":"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更多基金正受到量化投资的增长驱动,交易的时间跨度以小时或天数而不是季度或年来计算。这些策略往往刻意地对估值保持中性,根据市场趋势建立多头或空头股票仓位,乐于对传统估值指标不屑一顾。这放大了驱动价格和市场的动量效应。"}],[{"start":206.69,"text":"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仍然提醒大家不要完全摒弃基于估值低买高卖的方法。首先,极端昂贵的股票应当避免。事实上,预期市盈率倍数排在前十分位(即最昂贵的前10%)的股票表现明显滞后(排在最后四分位、即最便宜的后25%股票也明显滞后)。"}],[{"start":228.13,"text":"第二,投资行为对经济增长和利率预期的转变是很敏感的。例如在2022年,鹰派倾向的美联储和利率上升对估值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较大影响,随着投资者变得更保守,估值倍数收缩。如今市场正预期会降息,这种状况可能会改变。第三,估值也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不怎么有用了,但在5至10年这样较长的跨度内可能仍然有用。"}],[{"start":256.31,"text":"尽管极端估值和长期投资跨度仍然很重要,但短期投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利润率的扩张,而不是估值是否便宜。"}],[{"start":267.54,"text":"译者/何黎"}]],"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7667530_8240.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