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迎来“新重估周期”?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金融市场

港股迎来“新重估周期”?

周浩:今年对于港股而言意义非凡,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不仅意味着利率调整,更意味着全球资本再定价。新一轮投资逻辑的核心是什么?
00:00

{"text":[[{"start":6.95,"text":"刚刚落幕的2025年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或将成为本轮全球流动性转向的标志性事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上释放出明显的政策缓和信号,指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关税调整所引发的商品价格上涨,同时这类通胀“清晰可见但可能是一次性的”,并强调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经济增长动能趋缓。尽管未明确承诺降息,但市场普遍解读为偏鸽派立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迅速反应,9月降息概率跃升至85%以上。"}],[{"start":42.120000000000005,"text":"在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宽松预期的背景下,资金的再配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与过去几年美联储加息周期下的“美元回流”不同,当前的流动性释放更可能向估值洼地与增长潜力兼具的市场倾斜。中国资产,尤其是港股与A股中的科技与消费板块,正昂首进入全球投资者的视野。"}],[{"start":65.71000000000001,"text":"回顾过去两轮美联储降息周期,资金流向的变化往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推动了中国资产的重估;而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美联储的零利率政策与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当前新一轮降息预期虽然尚未正式落地,但其对全球资金流向的影响已开始显现。"}],[{"start":95.56,"text":"根据EPFR Global数据,2025年5月至7月,全球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连续10周录得净流入,其中中国相关基金吸引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港股市场也出现外资回流迹象,长线资金与短线资金均有实质性净流入。从资金行为来看,长线资金更倾向于配置估值合理、政策确定的资产和行业,而港股在当前环境下,恰好具备这两项特征。"}],[{"start":125.36,"text":"截至2025年8月25日,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11.7倍与21.1倍,较2021年高点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按照过去10年的历史分位数统计,恒生指数的估值目前处在65.1%的历史分位数,同期,纳指、DAX和日经所处的历史分位数分别在80.7%,87.9%和70.8%。由于中国经济表现显著回暖,港股相对较低的估值也显得格外具有吸引力。"}],[{"start":157.45,"text":"与此同时,内地资金也在持续加码港股。南向资金作为内地投资者配置港股的重要渠道,年内累计净流入已超过8800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南向资金的加速流入,不仅增加了港股的流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内地资金对港股定价的话语权。"}],[{"start":179.83999999999997,"text":"从结构上看,港股科技板块的配置价值也重新被市场认识。港股科技企业广泛分布于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涵盖模型开发、商业应用与终端生态。随着软硬件端技术持续突破、相关企业不断加码资本投入、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持续深化,科技板块有望持续受益于产业变革红利。数据显示,港股科技板块中软件与内容类企业市值占比远高于A股,分别为57%与23%,显示出较强的成长性与国际竞争力。"}],[{"start":215.40999999999997,"text":"中美关系的边际缓和,也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了更稳定的外部环境。贸易摩擦降温、科技出口管制松动等因素,有助于提升科技板块的基本面预期,增强外资配置信心。虽然短期内部分平台型企业受到“补贴大战”等因素影响,盈利预期有所下修,但从长期看,这些企业在AI与数字化转型中的地位仍然稳固,当前的“被看淡”大概率是暂时的。"}],[{"start":243.45999999999998,"text":"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期HIBOR利率上行较快,近期市场对港币的流动性状况有所担忧,但港股的流动性环境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恒生AH股溢价指数自6月中旬的131.54持续下行至8月中旬的122.6,创下近六年来新低。这一变化反映出港股与A股之间的估值差距正在收窄,也意味着港股市场的流动性仍然宽裕。"}],[{"start":271.45,"text":"港股的回暖不仅是估值修复的结果,更是全球资金对中国经济韧性与政策稳定性的再确认。在国内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产业政策逐步落地的背景下,港股作为中国资产的代表,正在重新获得定价权。尤其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技术周期加速的当下,中国在AI、绿色能源、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布局,正逐步转化为资本市场的新一轮热点和机会。"}],[{"start":300.03999999999996,"text":"此外,港股的国际化程度也使其在全球资金配置中具备天然优势。相较于很多新兴市场,中国资产在制度透明度、市场深度以及政策协调性方面更具可预期性。这不仅提升了资金的进入意愿,也降低了配置成本与风险敞口。在全球投资者寻求“确定性”的当下,港股所代表的中国资产,正成为少数几个具备估值优势与政策支撑的投资洼地。"}],[{"start":329.72999999999996,"text":"总体而言,2025年对于港股而言意义非凡。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不仅意味着利率的调整,更意味着全球资本的再定价。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资产的估值修复、产业升级与政策稳定性,构成了新一轮投资逻辑的核心。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战术性的再配置,更可能是一次战略性的重新布局。而港股作为中国资产的代表之一,正在悄然走出估值低谷,迎接新一轮的资金重估周期。"}],[{"start":363.46,"text":"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start":366.7,"text":"本文编辑徐瑾 jin.x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6641103_5792.mp3"}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FDA将GSK的Blenrep带回多发性骨髓瘤市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GSK的Blenrep作为三线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推翻了顾问委员会的否定投票,为其在美国的重新上市扫清了道路。
6小时前

星锐医药筹集4400万美元,以在早期临床数据公布后推进体内CAR-T项目

为开发体内CAR-T疗法、以更简单、更安全的输注取代繁琐的细胞疗法的全球竞赛正持续升温,而如今一家中国生物技术初创公司已悄然启动其疗法的临床测试。
6小时前

神经病学研发的最新进展,足以让该领域成为并购热点吗?

神经科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高风险的投资领域。
6小时前

礼来将收购眼科基因疗法开发商 Adverum Biotechnologies,年内第四笔收购

礼来在今年完成第四桩生物技术收购之际,继续强化其基因疗法管线;与此同时,其他大型药企正重新审视这一复杂且商业承压的领域。
6小时前

罗马女性的时尚秘诀

“永恒之城”罗马,永远是毫不费力的优雅之都。

技能提升的科学与心理机制:实践为何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在良好文化氛围下,人们能够相互学习,而且往往十分高效。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