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7.78,"text":"《纽约时报》中文网8月4日刊登报道《中国限制公职人员出国,幼教、护士也要上交护照》,新加坡《联合早报》、台湾中央社等都予以转发。这篇不到2500字报道,其实有一些可商榷之处。"}],[{"start":23.5,"text":"这篇报道写到:“《纽约时报》采访了七位公职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小学音乐教师、一名护士和一名文学教授,他们都证实了这些限制的存在。”七位采访对象都给出一致的回答,这种情况出现的机率究竟有多大?难道在当前的中国,公职人员被限制出国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start":45.879999999999995,"text":"对公职人员是否被限制出国、出境的问题,笔者先后采访了八人,其中七位为公职人员——五位在公办高校工作,一位在公办中学工作,一位在公办艺术机构工作。还有一人在两家国企所办合资企业中工作,可视为介于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他们给出的回答并不完全一样。"}],[{"start":68.16,"text":"在北京公办艺术机构教乐器的女教师,前段时间还在微信朋友圈“晒”她到北美旅游的照片。她告诉笔者,她所在单位不会收员工护照,员工出国自愿登记,并无强制。她在该单位工作已有十余年,并不认为当前员工出国比以往面临更多限制——但疫情期间除外,这应与防疫有关。"}],[{"start":90.85,"text":"其实,从她连续数日在微信朋友圈“晒”国外旅游照片可看出,她不认为这是“敏感”之事,也不会刻意保持低调。"}],[{"start":99.28,"text":"另一位马鞍山公办高校副教授对笔者说,他所在学校普通教师出国基本没有限制,但处级以上干部有。普通教师不用上交护照,但出国前要报备。笔者问普通教师出国报备从何时开始,他明确回答2017年。"}],[{"start":117.66,"text":"一位在厦门公办高校工作的教授告诉笔者,在他们学校,因公护照要上交,因私护照看情况——具体说来,涉密人员因私护照要上交,非涉密人员不用。他还强调,普通教师出国必须要报备——“要遵守规矩。如果不说,出国出现问题,没人担责。”"}],[{"start":138.47,"text":"福州公办高校毛教授则说:其所在学校,处级以上干部应该要上交护照。至于普通教师,有正高职称者要上交,其他不用。另外,普通教师出国旅游,无需报备。至于他本人,由于已评上正教授,护照需上交。"}],[{"start":158.17,"text":"笔者博士同学,目前在郑州高校任教。他们学校教师,平时护照都需上交,出国前则要报备。据他说,普通教师护照上交是近两年的事。不过,级别越高,上交护照规定出台越早,但具体哪年他不清楚(他未曾担任过领导职务)。"}],[{"start":179.26999999999998,"text":"在广西百色高校工作的女讲师说:普通教师不用上交护照,但出国要报备。她认为,这是从疫情期间开始执行的。不过,新冠疫情期间,教工离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就要报备,更不用说出国。至于目前,教师们出自治区无需报备,但出国需要。"}],[{"start":201.17999999999998,"text":"而江西一地方企业(由两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女员工则告诉笔者,他们单位职工出国没有任何限制,不用上交护照。她本人未出过国,也从未听那些曾经出国的同事说需要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start":217.92999999999998,"text":"广西钦州一女教师所在中学,执行县区教育部门统一规定:教师如果有护照、港澳通行证要上交。另外,教师申请出国、出境旅游“一律从严”,而申请出国、出境探亲、治病则要经过学校、教育局两级审批。她向笔者转发的通知中甚至提到:“不经同意,公职人员私自出境,将按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start":244.04999999999998,"text":"这位女教师说,她所在县区规定较严,但其它地方“没见这么严”。她特地为笔者询问了在隔壁县公办小学工作的熟人,对方说她们没有收到涉及出国、出境问题的通知,开会也没有提到这方面事情。可见,这位公办小学教师如果想出国,学校方面没有限制。"}],[{"start":265.74,"text":"笔者采访了八位对象,他们给出的回答并不完全一样。就护照而言,仅郑州一高校、钦州一中学明确规定普通教师需上交护照。厦门一高校规定所有教工需上交因公护照,涉密人员需上交因私护照;而福州一高校规定正高职(教授、研究员等)需上交护照。"}],[{"start":288.09000000000003,"text":"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在国家层面,对基层公职人员(处级以下)乃至普通民众出国、出境并未出台相关限制性规定。在各省、市、自治区层面,当前对基层公职人员出国、出境应也没有统一限制。因此,《纽约时报》这篇报道的题目《中国限制公职人员出国,幼教、护士也要上交护照》,不够严谨。"}],[{"start":313.12,"text":"至于县级行政区(县级市、县、自治县、市辖区等)情况可能会复杂些。县级行政区的特定部门,比如教育部门,有可能规定全县(区、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都需上交护照。而在有的县区,教育部门没有出台统一规定,不同学校就可能采取不同做法。附带提及的是,《纽约时报》报道中也提到:“这些限制的执行力度似乎参差不齐。例如,朱女士说,她所在城市其他医院的护士仍然持有护照。”"}],[{"start":346.62,"text":"笔者多年来先后在中国东部、中部地区数所高校任教。以往工作过的高校,都未要求教师上交护照或出国前报备。这也是笔者对《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产生疑问并下决心进行采访、调查的原因。"}],[{"start":364.52,"text":"《纽约时报》报道中还提到:浙江一名护士说,“她若要出国旅行,需要经过四层审批。”四层审批似乎有些“夸张”。上文提到,广西钦州一中学教师出国出境探亲、治病,需要经过学校、教育局党组两级审批。"}],[{"start":382.37,"text":"在该报道中,《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香港城市大学研究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刘冬舒教授。他认为,“由于中美关系,由于竞争,我认为可以说中国社会总体上对外国变得更加敏感了”。他还说,这让政策制定者觉得“所有与外国有关的事情都存在风险”——这些表述有武断之嫌。"}],[{"start":405.65,"text":"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上《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2024年12月17日)一文中提到:“即日起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中国社会如果真的对外国“变得更加敏感”,政策制定者如果确实认为“所有与外国有关的事情都存在风险”,过境免签政策应该收紧而不是放宽。"}],[{"start":442.15,"text":"至于中国之所以限制公职人员出国,《纽约时报》中文网报道中有“当局正加强对公职人员与外国人接触的管控”。然而,放宽外国人过境免签等政策措施,其实也不利于更有效管控公职人员与外国人接触。"}],[{"start":459.07,"text":"笔者过去曾在广西公办高校工作。在认识的该校教师中,近年有数人到马来西亚、泰国、韩国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如果“当局正加强对公职人员与外国人接触的管控”普遍存在,这类留学也应被限制(甚至禁止)。"}],[{"start":477.92,"text":"网上可以查找到西北大学本月11日发布的《关于申报2025年度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通知》、东华大学上月2日发布的《2025年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1配套)申报通知》。而云南大学2024年9月25日发布的《云南大学教职工出国(境)攻读学位审批备案办事流程》,涉及自费出国(境)攻读学位问题。另外,《右江民族医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实名编制人才公告》中提到:“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科技强校战略和人才工程建设,选派300余名优秀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从这些通知、公告等中,难以得出目前公办学校教师出国研修、攻读学位等普遍受到限制的结论。按理说,教师出国研修、攻读学位比短期出国旅游更易于出现特定“安全”问题。"}],[{"start":535.27,"text":"最后要说的是,《纽约时报》该报道的英文标题《No Passports, No Study Abroad: China Limits Public Employees’ Travel》,或也存在问题——难道公职人员不能出国留学?在该报道中,无法找到这一问题的确切答案。"}],[{"start":550.62,"text":"(注:林原,历史学博士,旅加时评人,当代中国问题研究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5239778_7039.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