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start":8.34,"text":"在能源需求激增与碳中和承诺之间,东盟正面临一场结构性挑战。"}],[{"start":14.219999999999999,"text":"根据《第八版东盟能源展望》(AEO8),到2050年,该地区能源需求将从2022年的水平增长近三倍,达到11.08亿吨油当量。"}],[{"start":24.54,"text":"截至2024年,东盟的整体GDP达到了约3.8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与人口增长,东盟地区能源需求持续上升。根据东盟能源中心(ACE)与能源基金会2024年共同发布的《2024东盟能源投资报告》(《报告》,到2050年,东盟的最终能源消费总量(TFEC)预计将达到7.462亿吨油当量,而一次能源供应总量(TPES)预计将达到12.19亿吨油当量。具体年均增速因国而异,从2.8%至8%不等。例如,印尼设定的增速目标为8%、马来西亚约为6%。与此同时,多个成员国已设定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的目标,部分国家目标延至2060或2065年。这意味着,东盟必须在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加快能源结构转型。"}],[{"start":80.53999999999999,"text":"东盟正在制定下一的阶段“五年计划”——《东盟能源合作计划(2026-2030)》,其中,中国的参与被寄予厚望。"}],[{"start":87.94999999999999,"text":"7月初,东盟能源中心代表与各成员国能源部门官员代表到访中国。东盟能源中心执行董事拿督阿卜杜勒•拉齐布•达伍德表示,中国在扩大可再生能源、跨境输电和实现电力交易增长等方面的经验对于东盟破解目前的挑战具有参考意义。"}],[{"start":108.07999999999998,"text":"绿能目标与现实落差"}],[{"start":110.35999999999999,"text":"自2004年起,东盟各国通过ACE“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APAEC)”机制合作设定五年能源合作计划,推动区域能源一体化与绿色转型。当前执行期为2021至2025年,其目标是到2025年使可再生能源在TPES中占比达到23%,在总装机容量中达到35%。但根据最新发布的AEO8,这一目标可能需推迟至2029年才能实现。"}],[{"start":138.86999999999998,"text":"“我们已经接近实现装机容量目标,但TPES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达伍德在接受FT中文网采访时指出。他进一步解释道,前者反映的是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建成规模”,而后者则更能体现这些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实际使用量”。换言之,清洁能源在清洁能源虽然在账面上“建得多”,但在实际使用中“用得少”。"}],[{"start":167.40999999999997,"text":"新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现象,暴露出东盟尽管在新能源基础设施上有所进展,但在电网接入、系统调度和终端利用效率等环节仍面临障碍。"}],[{"start":178.53999999999996,"text":"越南与印尼:症结的缩影"}],[{"start":181.20999999999995,"text":"如何实现以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与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的融合,是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技术和系统性挑战。"}],[{"start":192.56999999999994,"text":"尽管中国也经历并正在应对这一问题,但在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电网建设能力有限、且地理条件复杂的东盟国家,这一挑战更为突出。"}],[{"start":203.78999999999994,"text":"在东盟国家中,越南的能源转型动作最为积极。得益于尤其丰富的沿海风能资源,越南的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越南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至少达到47%,太阳能供电占比超过25%,海上和陆上风电装机目标达到73GW和38GW。"}],[{"start":228.51999999999992,"text":"然而,全球供应链向越南转移,推动了制造业用电需求激增,令当地薄弱的电力基础设施加速承压,电力系统瓶颈暴露无遗。"}],[{"start":239.12999999999994,"text":"“建50-100兆瓦的太阳能电站只需要6个月,把输电线路建起来却要等上两三年。”越南工贸部电力监管局办公室副主任谢青海(Ta Thanh Hai)指出,道路交通限制、地理条件的复杂与储能设备的缺乏,共同拉低了新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start":256.9599999999999,"text":"与此类似,印尼同样面临结构性难题。"}],[{"start":260.37999999999994,"text":"在一众东盟国家中,印尼进行能源转型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也具有代表性。印尼拥有丰富的地热能、太阳能资源和迅猛发展的电池及电动汽车制造业。"}],[{"start":273.5799999999999,"text":"印尼虽设定了到2025年清洁能源占比达23%的目标,但目前进展明显滞后,2023年仅实现13.2%。"}],[{"start":283.05999999999995,"text":"越南电力发展投资副协调员穆罕默德•昆乔罗(Muhammad Kuncoro)坦言,作为群岛国家,印尼有大量的跨岛输电需求,特殊的地理条件推高了施工难度和投资成本,成为输电设施起步的先决门槛。但是,现有输电项目普遍回报率低于国家电力公司(PLN)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这些项目被认为不具备商业性和可融资性。 PLN和政府的融资能力有限。因此,。"}],[{"start":310.47999999999996,"text":"面对电力基础设施碎片化、融资能力不足等共同问题,区域协同与对外合作被视为突破方向。"}],[{"start":318.29999999999995,"text":"2022年启动的LTMS-PIP项目成为东盟多边电力交易(MPT)的关键试点。该项目通过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将最多100兆瓦水电输送至新加坡,验证了区域电网互联的可行性。"}],[{"start":333.00999999999993,"text":"昆乔罗称,印尼在未来十年内计划新增69.5吉瓦发电能力,并建设4.5万公里输电线路,中国企业在其中的合作空间被广泛期待。"}],[{"start":343.9699999999999,"text":"但实现常态化的区域电力市场并不容易。达伍德坦言,东盟缺乏类似欧盟统一立法的治理架构,能源合作高度依赖成员国共识,政策与标准层面协调成本极高。"}],[{"start":357.87999999999994,"text":"同时,东盟区域电网建设所需投资规模十分庞大。亚洲开发银行(ADB)估算,东盟在输电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到2045年将至少达1000亿美元。"}],[{"start":370.2199999999999,"text":"中国因素的杠杆作用"}],[{"start":372.3599999999999,"text":"《报告》指出,东盟能源行业面临投资挑战,导致低碳经济融资乏力。在目前东盟所倚重的混合融资结构中,40%的资金来源是商业私营资本、27%来自发展金融机构、19%来自多边开发银行。如何撬动更大规模的绿色投资,是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start":395.0199999999999,"text":"达伍德指出,东盟需要争取扩大国际金融支持,而中国已经成为东盟能源领域的第二大投资者。"}],[{"start":402.7999999999999,"text":"2019年至2023年,中国对东盟绿色投资总额达52亿美元,其中30亿美元流向可再生能源。仅印尼一国,2019至2024年9月中国对其投资已达341.9亿美元,占外资总额18%,电力领域投入达到27亿美元。"}],[{"start":421.4299999999999,"text":"这种投资不仅体现在传统项目上,更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例如,宁德时代与印尼合作的锂电池工厂项目总投资60亿美元,预计2026年底实现量产,并计划扩展至太阳能储能模块与电动汽车电池回收链条。"}],[{"start":439.1399999999999,"text":"昆乔罗认为,印尼丰富的矿产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关键的地理区位,是推动中国投资“重仓”印尼的动力,希望未来中国在太阳能组件、电池储能系统(BESS)、海上输电及绿色电力出口方面持续深度参与印尼市场。"}],[{"start":455.6099999999999,"text":"达伍德则从储能、氢能、制氨等领域看到了东盟与中国合作的潜力。比如,东盟的储能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对这一市场的出口正在稳步增长。从2019年到2023年,中国对东盟的储能出口实现了大约26%的年均增长率。预计2023年至2028年间,东盟储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7%,这将为扩大该地区的储能项目规模提供市场机遇。"}],[{"start":486.6799999999999,"text":"“中国经验和金融资源对于东盟完成能源结构转型至关重要。”达伍德更进一步强调,中国在东盟角色正在从基础设施提供者,转向制度、资金与系统解决方案的共同支持方。"}]],"url":"https://audio.ftmailbox.cn/album/a_1752205456_5768.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