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薯国 - FT中文网
米国薯国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进入高增长阶段

张冬方:中国汽车品牌之所以能够突破品牌认知问题,原因在于掌握了风险中如何避险和如何准确把握市场情绪的方法。
2天前

经济再困难,德国人也不愿意当“牛马”

张冬方:德国技术人员短缺和人口老龄化会更加长期而深远地拖累德国的经济表现和企业竞争力。
5天前

小鹏、蔚来在欧洲:一家欢喜,一家愁

张冬方:蔚来比小鹏汽车更早进入德国市场,只是该车企在德国和其他欧洲市场的存在感迄今为止仍然可以忽略不计。
2025年9月29日

要不要退出燃油车,欧洲再次陷入了纠结

张冬方:欧洲汽车业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中国市场遭遇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压力,在美国市场,面临特朗普关税的不确定性
2025年9月24日

欧盟从“去风险”到“要独立”

张冬方:对欧洲人来说,对美国的依赖已经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因依赖而遭受羞辱才是问题的本质。
2025年9月21日

入欧中国车企:这仅仅只是开始

张冬方:虽说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欧洲并没有将德国市场作为首站,但可以说,德国市场才是众品牌心目的汽车高地和终极目标。
2025年9月18日

中国汽车还未真正入场,德国汽车已在准备保卫战

张冬方:在对外表达信心和本土销量数据仍然占优势的背后,是德国汽车人深重的危机感。
2025年9月14日

德国汽车正在模仿“中国速度”

张冬方:过去在德国,一款新车的研发和上市往往需要五六年时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式在“中国速度”面前经受了极大的压力。
2025年9月10日

特朗普关税之下,印度正在国际版图中重新“找座”

张冬方:在西方联盟的设想中,印度一方面可以制衡中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对华“去风险”之下的中国替代国。
2025年9月7日

对“眯眯眼”的依赖性使用或许只是暂时的

张冬方:当中国产品和品牌故事征服欧洲人时,就不会有人用“眯眯眼”来理解中国车了,就好比现在没有欧洲人用“煮饭锅”来形容日本车一样。
2025年8月29日

京东力图进入的德国市场是个多大的市场?

张冬方:京东进入德国电商市场的时机并不完美。从地缘环境来说,以中国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中国威胁”已经引发了政治决策层的恐慌。
2025年8月26日

2025年上半年,入欧中国车企渐入佳境

张冬方:适合=者才能生存。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和地缘竞争就好比时代的灰,只有超前者和幸运者才能躲过。
2025年8月7日

在特朗普面前,欧盟的中国筹码已经不管用了

张冬方:为了和特朗普达成协议,为了避免特朗普的30%关税威胁变成现实,欧委会即使没有忍辱负重,也算得上是毕恭毕敬。
2025年8月5日

奇瑞:从“农村包围城市”到“一鼓作气速战城市”

张冬方:奇瑞虽然出海多年,进入欧洲的节奏却远远慢于其他中国车企。
2025年7月30日

中欧问题因气候而起,也可能随气候而息

张冬方:中欧峰会并非中欧关系的全部结局。在过去的时间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争端和分歧,但气候问题似乎是双方关系最后的避风港。
2025年7月29日

中国汽车在英国市场是否可以“鱼与熊掌兼得”?

张冬方:英国市场既是欧洲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又没有类似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的反补贴障碍,或者像美国那样将中国汽车拒之门外。
2025年7月23日

特朗普新一轮威胁之下,欧盟的战略性耐心会不会耗尽?

张冬方: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欧盟一直采取的是一手胡萝卜和一手大棒的两手准备。可是迄今为止,只见胡萝卜,大棒却迟迟不出现。
2025年7月20日

中欧峰会预期为何持续走低?

张冬方:中欧原本有意进行贸易对话,以解决贸易关系中的问题。现在看来,问题没有解决,分歧却在加剧.
2025年7月15日

新进入英国的吉利,手握几张好牌

张冬方:接下来,吉利品牌需要证明的是,自己能否打好手中的几张好牌。
2025年7月10日

增程式电动车在欧洲有未来吗?

张冬方:其实在欧洲,增程技术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在续航里程和反补贴税的双重焦虑之下,中国汽车竟然还想在欧洲复兴这个技术。
2025年7月2日

和特朗普做交易必须靠取悦和奉承他吗?

张冬方:在全球贸易秩序被扰乱的形势下,在与特朗普打交道只能靠取悦和满足他的情况下,欧盟开始考虑不与特朗普打交道的选项。
2025年6月30日

在反补贴税和价格承诺之间周旋的中国车企

张冬方:无论反补贴税,还是最低价格承诺,对于利润空间有限的小型车都不是有利措施,也就是说,对所有中国产电动汽车都不是有利措施。
2025年6月26日

冯德莱恩为何向特朗普兜售新“中国冲击论”?

张冬方:欧盟并非第一次向特朗普推销联合对抗中国的方案。欧盟贸易专员已多次前往大西洋彼岸,寻求在对抗中国上找到欧美共同点。
2025年6月22日
关于《米国薯国》:
薯国,爱吃马铃薯的德国;米国,爱吃大米的中国。本专栏聚焦于与中国比较下的德国和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欧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数据保护、反垄断等监管政策 。在数字经济监管领域,欧盟是先行者。作者张冬方,资深媒体人,做过杂志,干过电视,做过人物访谈记者,干过生活类编辑。近十年来扎根德国,观察和报道德国社会和政治热点,作者邮箱:z_dongfang@yahoo.com。
12345678910››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