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9年1月3日,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SourceForge论坛上发布了开源客户端Bitcoin V0.1.0,并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Bitcoin Block 0)至今,比特币已经走过了16年。这16年,比特币一路风雨兼程、跌宕起伏,但更多的是高歌猛进。依据CoinMarketCap网站发布的数据,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可以追溯到2010年8月5日,当日比特币的价格约为5美分。时至今日,一枚比特币的价格大约在10万美元量级。从2010至2025这15年间,比特币的名义价格,大约上涨了200万倍。比特币的市值,也从2010年7月13日的略高于20万美元,到今天的约2万亿美元,增长了约1000万倍。如此惊人的涨幅,堪称人类金融史上的史诗级事件。
比特币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加密货币,其设计原理在数学、计算机技术和金融方面都堪称精妙。比特币的成功,为后来所有的加密货币、数字资产、稳定币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未来金融的核心元素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可谓居功至伟。
时间来到2025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建立了美国比特币战略储备(Bitcoin Strategic Reserve)。这无疑是比特币在官方定位上的高光时刻。大约半年之后的2025年10月6号,比特币就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格纪录126272.76美元。不过,盛极而衰似乎是任何事物无法逃避的规律。此后,比特币的价格逐渐进入颓势,在笔者于北京时间11月21日撰写本文时,比特币的市场价格,一度暴跌至82000美元附近。过去16年来比特币的辉煌经历,已经永久的载入史册;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最有意义的事情,永远是未来。那么,后续比特币会走向何方?这是今天笔者想跟大家探讨的一个话题。
在由功利目标推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得不说,比特币已经有些“年事已高”。虽然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是迄今为止最可信赖的共识机制,但也正因如此,在比特币公链上交易速度慢,而且难以拓展其它的应用;这已经成为比特币大行于世的一大阻碍。价值存储的确是一大功用,但人类的诉求却远远不止于价值存储。在比特币之后,以太坊(Ethereum)、Solana和币安币(BNB Chain)等交易更快捷、更容易拓展应用的区块链的崛起以及稳定币的初露锋芒,都标志着由比特币所开创的加密经济与金融圈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渐清晰。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特币的历史使命已经圆满完成。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比特币终将功成身退?
不得不说,比特币作为市值高达2万亿美元的重要资产,说它功成身退,为时尚早;尤其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比特币刚刚获得了美国政府的官方背书,纳入了美国政府的战略储备。官方对比特币的认可,以及后续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加密货币业务开放绿灯,使得比特币逐步成为被主流金融圈所接纳的重要资产,大型机构的重金注入也已成为可能。怎么看,比特币都不像已经迟暮的英雄,垂垂老矣。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比特币被主流金融圈所接纳这件事,也是如此。让我们看看股票市场。以大家公认的增长最快的股票之一英伟达(Nvidia)为例,据估算,如果20年以前投资1000美元购入英伟达股票,持有到今天的价值大约在70万到120万美元之间,也就是增长大约700倍到1200倍。这已经是超级惊人的回报,但跟比特币相比,那就根本不够看。除了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创造收益的能力这条经济规律,制约了股价难以严重背离其基本面这个原因之外,任何被主流金融圈所掌控的资产,事实上都不可能创造出15年增长1000万倍而且规模大到约等于日本半年的GDP这样的奇迹。这里面有金融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原因,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创造不出这样的奇迹本身,其实可能是一件正面的事情。
同样,比特币被纳入美国政府的战略储备,一方面,对比特币而言,这属于官方的信用背书,对稳定比特币的价值是重大利好;但另一方面,这一事实,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放开对加密货币业务的管制一道,也宣告比特币的底色逐渐有所改变:从自由主义者构建的“赛博朋克货币”,逐渐蜕化为传统金融系统乃至国家战略体系的一部分。前面我们谈到,15年间价格增长1000万倍的奇迹,事实上只能由赛博朋克式的理想主义者们来创造。那么,时过境迁,随着比特币价格的迅速攀升,单靠理想主义者们已经无法支撑2万亿美元的巨大体量继续增长,被黑石(BlackRock)等这样的巨鲸机构“收编”事实上已无可避免。而这种“收编”,必然带来比特币“赛博朋克货币”精神的异化——这也是投资界大佬Peter Thiel认为比特币的“上升空间”或许已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大的原因。
那么,在就比特币乃至加密货币生态圈的历史演进做了一个极其概略性的简单分析之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比特币未来的价格会如何发展?
首先,理论上,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会比过去小。比特币毕竟已经纳入了美国政府的战略储备,而储备资产应该具备的一大特征,就是其价值需要相对稳定,尤其是不应该经常出现价格暴跌的情况。现在比特币有了美国政府部门的官方背书,其价值的稳定性应该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过,波动性的减小,不仅仅意味着价格暴跌情况的减少,它也预示着价格暴涨可能性的降低。这差不多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毕竟比特币如今已经是有近2万亿美元市值的庞然大物,而且已经被逐渐纳入主流的金融体系,因此,其价格的大幅攀升必然需要海量资金的支持,这是宏观经济规律,是无法回避的。
其次,比特币赛博朋克货币精神的逐渐消减,可能会降低它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而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其它成功的加密货币的对比特币地位所形成的挑战。假如比特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复从前,那么未来,比特币会慢慢走向衰落则是可以预见的事实。当然,比特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是否真的在降低,这一结论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以及更多的数据支持。但毫无疑问,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新的成功加密货币(包括稳定币)不断出现,并不断从市场上汲取资金,那么势必会削弱比特币的强势主导低位,从而影响比特币的价格上升空间。
再次,笔者想指出的是,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是迄今为止最可信赖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维持这种机制是极其消耗电力的。随着挖掘一枚比特币所需要消耗的电力越来越大,能耗成本对比特币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可忽视。如果比特币的生产机制一直维持原定计划的话,其挖矿成本势必会不断飙升,这最终是否会造成整个比特币生态圈的不堪重负,还有待观察。当然,比特币的生产机制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但可以想象,这种改变势必对比特币的价格造成重大冲击。
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对比特币价格的未来走向,展望如下:第一,比特币的价格波动会逐渐减小,从而逐渐变得相对稳定。第二,比特币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金融机构接纳之后,具备成为数字黄金的可能性,但其最终是否能够取得这一地位,还有待确认。最后,即使未来比特币能够取得数字黄金的地位,其未来的价格表现是否能比肩甚至超越黄金,依然有待观察。而笔者的预测是,从长期来看,比特币在2025年3月成为美国战略储备之后的价格涨幅,不大可能大幅度超越黄金;而更大的可能性是,比特币的长期价格表现将低于黄金。事实上,笔者在2024年就曾跟友人提出过这一预测;如今,笔者在FT中文网的“观海听涛”专栏中特意立旗一面,以待未来时间的检验。
(作者简介:金涛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数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高黎数学”创始人,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原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波士顿分行研究员、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金涛教授也在微信公众号“高黎数学”、“金岩咨询”与“新世说”上撰写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