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评:让人工智能替你思考存在风险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人工智能

FT社评:让人工智能替你思考存在风险

过度使用AI或许会让我们逐渐减少独立思考的频率,在信息获取愈发便捷的时代,我们质疑和评估AI输出的能力将愈加重要。

人工智能正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家中,大型语言模型被用于规划假期、撰写贺卡和诊断疾病;在工作中,它们用来撰写电子邮件和进行分析;在学校和大学,学生们用聊天机器人来研究和撰写论文。据报道,目前全球每周约有7亿活跃用户在使用OpenAI的ChatGPT。本周,由于微软和Meta发布亮眼财报并继续大举投资人工智能技术,AI热潮再次升温,两家公司也创下了市值新高。与此同时,谷歌也开始在英国的搜索平台上线“AI模式”。

广泛使用人工智能的潜在好处是巨大的。通过加快日常任务的完成速度,AI可以释放出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让忙碌的人有精力投入到更复杂的事务中。该技术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也意味着它能够加速研发流程,拓展人类知识边界。在脑图谱绘制和数学推理方面,它已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这种快速、便捷、由AI驱动的答案爆炸式增长,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其中一个特别令人担忧的是“认知卸载”现象。所谓认知卸载,是指人们频繁地将思维任务外包给智能技术,可能导致记忆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退化。例如,“谷歌效应”:已有研究发现,人们可能会依赖搜索引擎获取知识,而不是主动记忆信息。对于功能强大的AI聊天机器人而言,如果被过度使用,我们将写作、分析和创造性任务大量交给它们完成,长此以往,或许会让我们逐渐减少独立思考的频率。

虽然当前关于AI对人类认知影响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且存在不少缺陷,但已有一些研究印证了这些担忧。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6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将54名参与者分组,结果发现,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撰写论文的群体在“神经反应、语言表现和行为层面”持续不如未使用者。几个月后,这些人还变得更为懒惰,经常直接复制大段AI生成文本。另一项于今年1月发表的学术研究,在对666名参与者进行访谈后发现,“频繁使用AI工具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人们仍需更多研究来全面了解AI的影响,但现在就对这些预警信号保持警觉,依然是明智之举。毕竟,从互联网到社交媒体,一些原本被视为正面进步的技术,其潜在危害往往是随着时间推移才逐渐显现的。鉴于人类普遍倾向于追求简单直接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即“认知吝啬”),我们或可设置一些引导机制,优化AI的使用方式。

首要任务应是保护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在信息获取愈发便捷的时代,我们质疑和评估AI输出的能力将愈加重要,教育教学应着重培养这些技能。其次,AI指导者建议,用户应被鼓励将AI视为助手,而非全知的“万能机器人”——毕竟它并不具备避免“幻觉”、错误信息或偏见的能力。这种认知尤其重要,因为AI还可能被用于提供政治建议或心理咨询。最后,在某些场景下,开发者可引导AI在回答问题时附带反问或选项,鼓励用户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判断。

当它是合作者而不是拐杖时,AI是最强大的。为了避免过度依赖性,我们似乎更应成为有判断力的聊天机器人用户,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消费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亚洲股市对AI热潮的依赖引发“泡沫”担忧

一些投资者日益担心,亚洲股市可能受到美国科技板块大幅下调的冲击。

日本便利店的阴暗面

工资上涨与劳动力老龄化给现有员工带来压力,这一体系正不堪重负。

Lex专栏:金佰利收购Kenvue的交易恐引发“偏头痛”

在正常时期,这笔对感冒药泰诺制造商的收购看起来会是一招明智之举,但现在可不是正常时期。

预计英国央行下次议息会议将出现分歧

交易员押注,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可能将利率维持在4%。

AI基础设施热潮中,投资者应超越“兆瓦炫耀”表象

随着投资热潮加速,真正的赢家将掌握那些难以被商品化的关键投入要素。

美国政府被指用“恶霸手段”破坏气候协议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官员在探讨全球航运净零框架的会议上阵恐吓非洲国家以及太平洋和加勒比地区的小岛国,迫使其放弃支持该框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