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会计师:中企出海不容忽视这些财报内情 - FT中文网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i听粉

特许会计师:中企出海不容忽视这些财报内情

作为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的领导者,韦启焕观察企业出海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和纵深视角。近日他做客《i听粉》播客,为读者分享了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跨国中企绕不开的那些监管与合规议题。
00:00

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时隔近六年于今年年初时重启。积极参与了那次对话的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首席执行官韦启焕(Alan Vallance)自去年上任以来,已经是第二次到访中国。作为一名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行业领袖,韦启焕先后担任过多家专业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拥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和纵深视角。近日,他做客FT中文网《i听粉》播客,为听众分享有关中企出海的特许会计师专业视角的观察。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重塑商业版图的当下,会计师和审计师们正保持持续学习,应对新的变化。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处在这一转型的核心位置,它不仅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早期参与者,也在近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落地与协调。然而,无论放眼中国还是全世界,各行各业在合规和审计上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跨境数据和审计规则的不统一,这些问题都在困扰着整个跨境公司群体。

韦启焕从当前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到不确定性下跨国数据安全和审计中的那些“坑”,再到不可忽视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新标准下对所有中国出海企业提出的要求,探讨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代,监管与责任已不只是合规议题,更是衡量企业韧性与远见的关键标尺,以及更为关键的“人”在浪潮中应该发挥何种作用。

FT中文网:自从您去年出任ICAEW首席执行官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来过中国几次了?

韦启焕:  这是我第二次来北京,另外也去过几次香港。上次来的时候是1月份,当时天气更冷。这次回来感觉非常好。

FT中文网:除了天气的不同,您最近对中国市场的印象有什么变化?

韦启焕:  中国市场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它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和其他经济体一样,中国也面临一些挑战,但整体经济依然稳健,发展机遇丰富。

从全球角度来看,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正发生快速变化,各国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应对这些变化,有些路径相似,有些则截然不同。

FT中文网:作为全球CEO,一年能来中国两次,听起来已经算高频了。这是否也说明中国市场对您来说意义重大?

韦启焕:  是的,确实如此。

FT中文网:那在您看来,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是民营企业的信心、市场规则、人才结构,还是整体的营商氛围?

韦启焕:  我认为最突出的特点是这里企业展现出的“活力”。

FT中文网:活力?

韦启焕:  是的。这里的企业运作节奏非常快,勇于尝试新事物,创新精神尤为强烈。整体来看,这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市场。企业不断通过创新来应对变化,并在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以清洁能源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电池供应国,同时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投入巨大。我认为中国在这些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归根结底,这一切的核心都是“人”——正是人推动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又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前进。

FT中文网:您作为首席执行官,也就是公司的掌舵人,需要制定战略目标、设定关键指标,并监督执行情况。那么在过去的一年来,最让你引以为傲的三项成果是什么?

韦启焕:  我想有几件事情值得一提。

首先,是我们在今年3月发布的新战略——“Direction 2030”。这份战略规划为ICAEW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核心目标是巩固我们作为全球公认专业机构的地位,并在关键市场中持续发挥影响力,尤其是在资本市场领域。中国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在这里保持积极的参与和深入的合作。

其次,是我今年1月随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一同访问北京,出席了由她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共同主持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我认为那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当前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件事,是我们与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合作开展的境外研习项目(Fellowship Programme)。目前项目正在选拔阶段,最终将选出一到两位学员前往伦敦研习,就中英两国在会计与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开展研究。项目结束后,他们将返回中国向相关部门汇报研究成果。同时,研究成果也将用于与更广泛的行业从业者们分享与交流。我认为,这一计划充分体现了中英在专业合作领域、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紧密关系与战略意义。

FT中文网:展望2026年底,也就是明年,您能否为中国市场设定一个新的、可量化的目标?

韦启焕:  我们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深化合作。这意味着我们将举办更多活动,投入更多资源,尤其是在与各类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我们正在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推进的合作——这正是基于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目前我们正与CICPA的同事一起,探讨双方专业资格加深合作的可能性,比如更大范围的豁免机制。

一旦达成,这将成为我们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与新的起点。

FT中文网:中国在二十多年前向世界开放,这意味着中国早已成为构建现代经济秩序的全球体系的一部分。如今,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它们不仅要应对法律与财务合规等硬性要求,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软挑战”。

依您观察,在过去两年,甚至过去一年中,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软性挑战是什么?

韦启焕:  您刚才提到了法律层面的问题,但对于会计与金融行业而言,监管框架同样至关重要。企业如何披露信息、如何开展审计,这些都是建立信任的核心环节。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信心的基石,而信心又决定着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所以我的回答要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如果我们观察会计与审计准则的发展,理想状态当然是全球采用同一套标准,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因此,各国标准之间的互通与兼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对中国、英国乃至其他国家来说都非常关键。

与此同时,如何确保这些标准能够被准确理解、传达与应用,其机制同样重要。像我们这样的机构——ICAEW,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源,确保这些标准被专业人士准确掌握,并帮助会计师及其他从业者具备正确解读和应用的能力。

当然,各国在文化与商业实践上也存在差异。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学会在不同文化环境中有效开展业务,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而且,这不仅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内容,英国企业同样如此。英国有很多值得向中国学习的地方,就像中国也能从英国的经验中获得启发。

这种双向的知识交流与理解机制,我认为,是推动全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FT中文网:那些标准确实非常专业且复杂。有一种偏技术角度的做法是,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可以采用一种“单一数据主干、多元输出”(single data spine, multiple outputs)的方式,即企业只维护一套权威、统一的财务数据。这套数据可根据不同需求,自动生成面向管理层、监管机构、税务部门等的多种报表或信息输出,减少重复工作并提高准确性。您怎么看?

韦启焕:  我是赞同的,而且有几个理由。

首先,我认为在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单一且可信的数据源”。也就是说,所有披露信息都应当基于同一个真实、可验证的数据基础。

我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源于我目前的工作经验,也来自我早年在澳大利亚气象局担任副局长及联合国气候与气象数据项目中的经历。那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性。

当这些数据被转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时,问题往往出现在源头——企业难以获得足够准确、标准化的数据来满足多元的披露要求。因此,数据质量与数据标准化是关键议题,我们在这方面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刚刚起步。如果按照同样的节奏推进,我们恐怕等不起——气候问题的紧迫性不允许我们再用50年去等待。

我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许多方面都积极推动ISSB的落实,甚至可以说走在了全球前列。

目前,美国的立场尚不明朗,还需观察他们未来的政策走向;欧盟则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综合修订方案”,对企业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进行了简化,因为他们意识到原有框架过于复杂、企业负担过重。

相比之下,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澳大利亚及更广泛的亚太地区——在ISSB的制定与采用方面进展迅速。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在很多方面,这个地区实际上正在引领全球可持续报告标准的发展方向,这非常令人鼓舞。

FT中文网:关税和国家安全压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跨境审计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处理审计底稿访问、数据本地化或跨境传输,以及监管合作等问题的?

韦启焕:  确实,如今的形势正在快速变化。

从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来看,关税的出台无疑为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不同国家不断推出新的关税政策,美国如此,其他主要经济体亦然。这些变化使跨国公司的合规与运营变得愈发复杂。

在会计与审计领域,我们也观察到新的难题——在关税影响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评估企业的年终业绩。这种不确定性迫使审计师做出一系列关键判断,而这些判断又直接影响审计意见的形成。

年报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那是他们评估公司价值的核心依据。因此,不确定性的增加也会不可避免地削弱市场信心。此外,监管层面同样充满挑战。不同司法辖区在报告机制和执行标准上存在差异。

FT中文网:您刚才实际上已经提到了一些关键点,我还想请您结合自身经验,谈谈“真正的协调机制”应当是什么样的?比如联合审计(co-audit)或跨司法辖区的团队协作模式。在这些机制中,最大的难点又是什么呢?

韦启焕:  我确实见过不少跨司法辖区协作的案例。事实上,如今的审计执行方式与我刚入行时已截然不同。那时,审计团队通常集中在同一个国家,对企业账目进行实地审查。

而今天,审计工作早已全球化。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地区,主要通过远程协作完成。例如,一家在英国上市的公司(UK PLC),主审团队可能设在英国,同时配有印度或其他离岸中心的成员。整个团队必须跨越司法边界协同工作,全面了解企业的全球运营情况。无论是哪家事务所,这种跨域协作对于审计质量都至关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企业的全貌,才能提供可信的审计意见。

除了团队层面的协同,更复杂的挑战来自监管层面的衔接。不同国家的监管体系如何对接,是确保财务透明度的关键。

这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涵盖了标准制定者、监管机构与专业群体。它们之间的协调与相互理解,是保障财务报告质量的根本。协作越顺畅,财务信息就越可靠,资本市场的信任度也就越高。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关乎“信任”。而信任,正是整个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基石所在。

FT中文网:我有个问题。如果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无法实现互认,那企业该如何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应有的尽职调查呢?

韦启焕:  我自己也常常从职业资格互认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作为会计师,我们是专业人士。如果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工作,就必须理解并能解释不同国家的标准。这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而且短期内恐怕还会继续存在。

不过与此同时,我认为我们的行业,也就是特许会计师以及更广泛的专业会计群体,在与本地监管机构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尤其是在跨国审计中,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每个司法辖区的实际情况,与当地监管方保持密切沟通,并在最终形成审计判断和意见时,把这些差异和本地化因素都纳入考量。

我认为无论是贸易还是专业服务,都应尽可能实现便利化。这也是ICAEW一直在努力推动的方向——我们积极促进职业资格互认,同时始终坚持最高的专业标准与职业操守。

FT中文网:那么,就您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在审计与监管合作方面,目前的实际运行状况如何?

韦启焕:  总体而言,我认为合作机制运作得相当不错。当然,任何体系都有改进的空间——这正是我们不断学习、进步、追求卓越的意义所在。但我没有听说过什么重大的障碍。

中国基本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这无疑减少了潜在分歧,也让合作更加顺畅。从整体上看,我认为这个机制运行得相当良好。

当然,在具体操作中仍会遇到一些实践层面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几乎每个国家都需要确保国际标准在本地的落地可行。

一旦深入到这种细节层面,就会发现“本地化适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说明,在标准的全球统一与本地现实之间,总是需要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FT中文网:我们知道,跨境处理数据存在一定风险。那您对如何降低这种风险,有什么建议吗?

韦启焕:  我认为,首先必须有统一的数据标准。这些数据不仅要具备相关性,还必须适用于所在司法辖区。因此,数据质量的各类问题非常关键。

比如,数据来源是否准确?是否是“单一可信来源”?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单一数据主干”思路——如果不是,我们如何确保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仍能遵循相似标准?这关系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数据存储的法律框架。不同国家在法律和监管上存在差异,但也有大量工作在进行,目的是让一个司法辖区对另一个司法辖区的数据保持信心。

FT中文网:我们再来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ESG的概念。我们之前也提到过它,但坦白说,它的热度似乎有所下降。不过在您看来,ESG披露是否仍然有用?

韦启焕:  我认为,ESG披露非常有用,甚至可以说至关重要。但我也认为,它必须是适度的。以欧盟的企业可持续报告指令(CSRD)为例,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

CSRD推出后,我们收到了很多反馈——不仅来自会计与审计机构,也来自全球各地的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很多公司发现,准备所需信息非常困难。他们的财务团队里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报告本身也难以编制。同时,审计师在审核这些报告时也遇到很大挑战,因为报告基础本身不足。

另外,还有数据标准的问题——数据来自哪里?准确性如何?CSRD 初期实施的框架非常严格,需要收集大约 1400 到 1500 项数据。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甚至有调查显示,企业不得不重述上一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账目。

所以,适度是关键。在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过渡期内,企业必须有可实现的计划。过渡期的设计至关重要,公司如何解读这些过渡要求,以及监管机构如何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使过渡可行,而不是一刀切、立即执行,这一点非常关键。

FT中文网:在中国的“双碳”目标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披露相关信息,但并非所有企业都真正达标。站在ICAEW的全球视角来看,您认为中国企业该如何尽快弥补这些差距?

韦启焕: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关键在于确保企业具备充分的准备,包括拥有恰当的技能和专业顾问,能够收集、整理并核查相关信息。

从全球趋势来看,我相信我们会逐步过渡到“合理保证”(reasonable assurance)的标准。目前,很多企业仍停留在“有限保证”(limited assurance)阶段,而“合理保证”的要求要严格得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合理保证”表示审计人员通过充分、适当的程序,认为财务信息在重大方面真实、公允。这是高程度保证,但并非绝对保证。“有限保证”指审计人员执行的程序较少,只能得出未发现重大错报的结论。这是较低程度保证,风险容忍度更高。)

因此,关键在于保持聚焦。要在紧迫性与稳健性之间取得平衡,既要加快行动,又要确保标准制定与执行的质量。要真正理解自己在做什么,从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入手,循序推进。我想强调,这种挑战不仅在中国存在,而是全世界的企业都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

FT中文网:有没有哪些在 ESG 信息披露与核查方面可借鉴的案例?

韦启焕:  当然有。就国家层面而言,我认为澳大利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新标准的落地与推进上速度非常快。马来西亚在亚洲地区的表现也非常突出,是推动ISSB本地化的典型国家。

优秀的实践并不局限于某个行业,而往往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决心与管理层的领导力。换句话说,好的案例可能出现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与此同时,人才依然是关键挑战——要推动真正的转型,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与治理水平。

FT中文网:不过在ESG的热潮中,也出现了“绿漂”(green-washing)或“绿色缄默”(green-hushing)的现象。您认为这些问题是否被过度炒作了?(注:“绿漂”是指企业夸大或虚假宣传其环境绩效,以营造绿色形象。“绿色缄默”指企业实际采取了环境行动,但选择不公开或低调披露相关信息,以避免外界审查或质疑。)

韦启焕:  我不认为它被过度炒作。相反,绿色漂绿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好在ISSB框架的推出,已经让全球在这个议题上迈出重要一步。当然,框架只是起点,企业还需要在执行层面真正落实它。换句话说,企业在制定和推进净零目标时,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去做——不仅要合规,更要具备真实的透明度。

在报告与核查过程中,信息披露必须清晰透明。董事会需要决定哪些议题对企业最为关键,并确保这些内容得到恰当披露,同时以最高的道德标准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绿色漂绿,确保整个体系的可信度与有效性。最终,成功取决于制度化的流程和文化——透明度必须成为企业的核心原则。

FT中文网: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给那些正在谋求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CFO一条建议,您会说什么?

韦启焕:  我会说是“自信”。中国企业和中国专业人士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同行。关键在于理解不同司法辖区的要求与差异,但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上,我毫不怀疑他们完全可以站在全球的最前沿。

(注: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联系邮箱michael.lin@ftchinese.com 本期音频由于畅洋协助制作,郑淑雨解说主持。)

邀您加入音频读者讨论群

会员读者及其朋友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音频助理“i听粉”/“小麦”(也可搜索微信名audio_FTChinese)为好友,加入“i听粉”音频读者讨论群,群内环境由群友共同维护,请遵守群规和法律法规,FT中文网不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扫码入群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尽管关税施压,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前景改善

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和斯泰兰蒂斯迅速采取行动以抵消贸易战的影响,并从纾困措施中受益。
18小时前

俄罗斯为苏联时代“傻瓜炸弹”加装喷气发动机

俄军的滑翔炸弹如今可打击最远200公里外的乌克兰目标。
20小时前

日本正适应与美国关系的新局面

曾经以利他主义和合作为基础的伙伴关系,如今已演变为交易型伙伴关系。

亚洲股市对AI热潮的依赖引发“泡沫”担忧

一些投资者日益担心,亚洲股市可能受到美国科技板块大幅下调的冲击。

日本便利店的阴暗面

工资上涨与劳动力老龄化给现有员工带来压力,这一体系正不堪重负。

Lex专栏:金佰利收购Kenvue的交易恐引发“偏头痛”

在正常时期,这笔对感冒药泰诺制造商的收购看起来会是一招明智之举,但现在可不是正常时期。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