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国政府准备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德国引入并逐步上调最低工资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实现社会公平。同时,提高收入又能增强消费者购买力,刺激经济增长。因而其意义不容小觑。
德国最低工资制度的建立
在2013年联邦议院选举后,建立统一的最低工资制度已成为德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议题。在与联盟党进行结盟谈判之前,社民党就已将引入跨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时薪8.50欧元)作为加入联邦政府的核心条件。
2014年4月2日,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决定引入法定最低工资:从2015年1月1日起,最低时薪为8.50欧元(毛额)。据报道,当天,由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领导的内阁会议刚刚结束,社民党籍时任劳动及社会事务部长安德烈娅•纳勒斯(Andrea Nahles)就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她宣布:“随着内阁今天的决定,推行最低工资的道路已经铺平。”
但当时对这一举措反应不一。德国工会联合会(DGB)对引入最低工资的联合执政协议表示欢迎,因为这符合德国工会联合会多年来提出的要求,并称,这将改善许多人的生活状况。与工会关系密切的汉斯•博克勒基金会也将其称为“战后最大的社会改革之一”。该基金会认为,为了遏制低薪行业的增长,最低工资标准早就该出台了。
而其他机构,比如德国雇主协会联合会(BDA)就预测,最低工资的引入将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令人遗憾的影响”,因为这将使低技能求职者更难找到工作。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同样认为这一举措将会威胁到就业岗位,经济学家们甚至警告称,这可能会导致数十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
然而,时任社民党主席、副总理兼经济和能源部长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则对此发表过一番重要讲话。他表示:“这关系到劳动者的尊严。那些去工作,且全职工作,却在月底还不得不到社会福利机构乞讨的人——这是有失尊严的。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这一表态也再次阐述了第三届默克尔内阁推出最低工资制度的意义所在。
自2015年1月1日起,最低工资委员会就负责向联邦政府提出最低工资的涨幅建议。该委员会由雇主和雇员代表以及科学家(担任顾问)组成。
从2015年1月起,2017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2021年1月和2021年7月,最低工资分别上涨至8.84欧元、9.19欧元、9.35欧元、9.5欧元和9.6欧元。
2021年12月8日,在社民党籍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的领导下,由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交通灯”政府上台执政。在2022年1月和2022年7月,最低工资再次上涨至9.82欧元和10.45欧元。而从2022年10月1日起,法定最低工资还曾一下子上升至12欧元。据称,这不是最低工资委员会的建议,而是实施了联合执政协议中商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社民党籍时任劳动及社会事务部长胡贝图斯•海尔(Hubertus Heil)当时就表示:“抗贫困最低工资是绩效公平和尊重诚实劳动的问题。超过600万辛勤劳动的人,尤其是东德地区的人,特别是女性,将从此次上调中受益。”他还指出:“此外,从经济角度来看,12欧元的最低工资也有好处。因为这可以增强购买力,为经济复苏提供重要的动力。”
据报道,德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IAB)2022年曾得出结论,最低工资的引入和随后的上调并未导致就业机会的大幅减少。据分析,这也是因为涨幅低于总体工资增长的水平。
在最低工资2022年10月1日上涨至12欧元后,2024年1月又升至12.41欧元。
德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进展
从2025年1月1日起,德国的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12.82欧元。2025年5月5日,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上台执政。
10月29日,《时代周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德国政府批准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文章。文前按语称:“自十年前引入最低工资标准以来,内阁就最大幅度上调标准达成一致。到2027年,最低工资标准将逐步提高到14.6欧元。”
文章报道称,德国内阁已经批准社民党籍劳动及社会事务部长贝贝尔•巴斯(Bärbel Bas)的一项相关条例。“根据该条例,从2026年1月1日起,最低工资将从目前的12.82欧元首先提高到13.9欧元。一年后,最低工资将提高到14.60欧元。”该条例且无需联邦议院或联邦参议院的进一步批准。
据称,这是自十年前引入最低工资标准以来的最大涨幅(当然,如上所述,从2022年10月1日起,法定最低工资曾从10.45欧元急升至12欧元,涨幅更大,但这不是最低工资委员会的建议)。而联邦政府这次由此也落实了最低工资委员会今年6月的一项决议。根据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明年将有多达660万人受益于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其中东德地区的女性和雇员占很大比例。有分析称,从2026年1月起,全职最低工资雇员每月将获得约190欧元的净收入增长。
而根据联邦政府的估计,明年最低工资的提高将使雇主面临约22亿欧元的额外工资成本,到2027年,额外工资成本预计将达到约34亿欧元。
但在德国内阁批准上述条例后,德国工会联合会也明确表态称:“法定最低工资旨在防止剥削和压低工资,并确保对雇员提供最低限度保护。这是德国劳动报酬的绝对下限。”该机构还表示:“除非通过集体协议等途径约定更高的工资,否则法定最低工资适用于德国所有雇员,只有极少数例外。”
德国工会联合会同时指出:“在某些行业,雇主和工会谈判达成了高于法定最低工资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些最低工资标准在集体协议中达成一致,并被政界宣布为普遍适用。”为此,德国工会联合会称:“因此,它们代表了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这意味着:该行业的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守这些标准。”
当然,由联盟党和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在联合执政协议中就已表明,15欧元的最低工资“在2026年可以实现”。为此,社民党最初也曾要求从明年起将法定最低工资提高到15欧元。
但联邦政府最终批准分两步提高最低工资。据称,这也是遵循了工会和雇主代表组成的最低工资委员会在6月27日做出的决定。
当然,就在最低工资委员会提出这项建议的当日,位于柏林的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马塞尔•弗拉切尔(Marcel Fratzscher)曾在《时代周报》网站上载文称:“最低工资委员会今天周五决定不把最低工资提高到15欧元,2026年和2027年将分别保持在13.9欧元和14.6欧元,这明显低于德国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所设定的目标。几乎没有一个话题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
他接着写道:“大幅提高最低工资会损害德国经济吗?它会推高通胀吗?会削弱竞争力吗?现在是时候澄清五个关于最低工资的常见误解了。”
文章随即驳斥了关于最低工资的五大误解:(1)更高的最低工资会威胁就业岗位;(2)最低工资是对市场的有害干预;(3)最低工资会威胁竞争力;(4)最低工资会推高通货膨胀;(5)最低工资委员会应该独立决策——不受政治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在驳斥第五个误解时,作者还指出,根据最低工资委员会的章程规定,委员会在确定最低工资时应“追随工资水平的变化”。而“委员会目前的决定却无视欧盟将最低工资定为中位数工资的60%左右的规定——根据计算,这大约相当于每小时15欧元。”
文章不仅阐述了最低工资的经济意义,而且还阐明了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文章指出:“大约1000万名雇员将直接或间接地从15欧元的最低工资中受益”。该文还引述位于柏林的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称,最低工资的上涨是德国低薪行业萎缩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领取公民津贴的人数略有下降。“2015年,还有大约130万人领取着补充津贴,即尽管有工作仍领取社会福利的人。到202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80万以下。但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又回升了,部分原因是最低工资没有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涨。”
因而,弗拉切尔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结尾处,他把最低工资委员会今年6月的决定视作“一个错失的机会——无论从经济还是社会角度来看都是如此”。
然而,虽然联邦政府这次最终没有把最低工资一下子提高到时薪15欧元,而是分两步提高至14.6欧元,但两轮调整后,累计涨幅也已高达13.88%。劳动及社会事务部长巴斯为此把最低工资誉为“成功案例”,并称赞这次上调最低工资是“让那些日复一日使我们国家保持运转的人获得更公平待遇和更多认可的重要一步”。最低工资是“数百万辛勤劳动者的成功故事”。他还称,通过两阶段上调最低工资,这些人的工作收入将明显增加,而企业也可以在两年内合理分摊不断上涨的成本。
由此也可见,德国引入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将有助于改善低收入劳动者的经济状况,减少对政府福利的依赖,实现社会公平。同时,提高收入又能增强消费者购买力,刺激经济增长。当然,在调整最低工资时,也需要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企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这才能充分发挥这项举措的作用。
(注:作者袁杰博士是旅德中国学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