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中日关系

小林正弘:当下是中日团结的关键时刻

日本法律学者小林正弘表示,当下正是中日两国联合起来,团结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和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关键时刻。

然而,这种仅针对有利于现任执政党的比例代表选区议席的裁减方案,有观点指出是日渐式微的维新会为削弱公明党、参政党等中小政党势力所采取的策略。若将作为民主制度根基的选举制度改革作为执政党的权宜之计强行推进,必将引发在野阵营的强烈反弹,其结果不仅将导致议席削减方案受挫,更会阻碍其他政策的顺利实施。

加之,若政府在应对物价高涨及经济振兴方面迟迟未能取得实效,却执意推进保守政策,甚至为强化防卫力量实施增税,终日为生计所困的国民必将对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合政权产生质疑。

当前自民党与维新会的联合模式存在显著脆弱性:双方议席未达单独过半数,维新会议员未入阁,他们仅提供阁外支持,随时可能退出联合。每当国会聚焦两党政策分歧,或任一方爆发引发民愤的政治丑闻时,这种对自身不利即可能解除合作的关系,注定难以维系长期稳定的联合执政。

基于对历史反省的和平主义坚持、对人权保障的重视,以及切实有效的物价应对措施,这些将成为决定联合执政命运的关键因素。

问: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战、稀土战、芯片战和航运制裁等,在产业领域出现一定的“脱钩”趋势,而日本企业与中国存在密切关联的经贸领域。美国对华施压是否会加剧日企与中方企业的合同纠纷?在经济技术与知识产权领域,中日两国存在哪些合作空间?

小林正弘:如果高市早苗政府延续历任内阁追随美国的政策,继续实施基于经济安全的对华半导体等战略尖端技术的出口限制,导致中国维持对稀土等关键物资的供应管制,则可能冲击中日两国供应链体系,进而导致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同违约等纠纷激增。为规避相关领域的合约风险,建议在合同中详细规定“情势变更条款”,明确当出现无法预见的重大变化时,可相应调整合同条件或启动重新谈判,此举对风险管控至关重要。同时,应在充分理解中日两国关于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法律解释的基础上,审慎确定合同适用的准据法、司法管辖等争议解决机制。

据悉,中国周恩来总理生前常对其侄女周秉德女士谈及中日关系说道:“中国和日本地理上很近,必须永远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此外,“东北亚是一个环境共同体”已成为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的一致共识。

即便在中日外交关系恶化时期,围绕环境合作的对话也始终得以延续。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作为地理相邻、命运与共的环境共同体,两国肩负着为人类可持续未来携手互助,为亚洲稳定繁荣共同贡献的特殊使命。当下正是中日两国联合起来,团结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和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关键时刻。

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绿色产业与碳中和领域的中日创新合作。我认为这蕴藏着巨大潜力,理由有三:

第一,中日两国均具备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2024年10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4》,亚洲范围内新加坡(第4位)、韩国(第6位)、中国大陆(第11位)、日本(第13位)、中国香港(第18位)均跻身全球创新经济体前列。报告特别指出,中国是过去十年来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这得益于中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目标是在2035年迈入世界知识产权竞争力前列——如今这些努力正结出硕果。

第二,中日两国在碳中和相关专利储备上优势突出。2022年PCT国际专利申请中,按碳中和相关专利得分统计的国家排名显示中国高居榜首,日本位列第二,美国排名第三。

第三,专利价值在于应用转化,而中国正提供绝佳舞台。中国不仅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更在研发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上持续完善。从电动汽车到TikTok,再到DeepSeek,中国创新正在震撼世界。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推进从“世界工厂”向“创新策源地”的产业转型升级,且成效显著。

2024年12月,我本人曾有幸造访苏州相城区高铁新城,亲眼目睹这座数字智能城市的飞跃发展:测试区内自动驾驶出租车、巴士、无人清扫车等均已投入运营,交通控制中心通过立体数字影像24小时实时感知车辆、行人、自行车动态,其尖端通信技术令人惊叹。这套系统也向开展自动驾驶研发的外资企业开放,日产汽车就在此进行研发工作。

由此可见,将中日积累的创新能力和碳中和专利技术投入中国市场,深化两国创新合作,不仅能更有效推进全球气候治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下生存下来的企业还能加速本国新产业培育,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相信,当环境共同体内的两国为应对关乎人类存亡的气候变化而开展创新合作时,伙伴意识将自然萌发;当人们亲身到访彼此国度生活交流时,对历史、文化、社会的理解将不断深化,相互尊重也将油然而生。而那些参与共同研发的专家学者,更可以将经验带回各自国家,助力本土区域发展。

通过这样的技术交流,当两国民众切实享受到气候变化应对和数字化发展的红利时,相互信任必将加深,这将像过去的欧盟一样成为构建“亚洲一体化”的重要基石。由此节省的防务开支可促进亚洲区域稳定,更多资源得以投向教育、创新和社会福利等民生领域。

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我衷心期盼中日创新合作不断深化,为亚洲繁荣与世界和平做出历史性贡献。

(注:王英良,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开国际事务(NEIA)评论与研究主笔,主要研究产业投资与国家竞争,目前正在推动辐射全球的“百人百访”栏目,力求以新颖的视角呈现世界与中国互动的信号与动态,微信号:porsche910114。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资本与国家

王英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中开国际事务(NEIA)研究部创始部长,“百人百访”全球高级对话栏目主创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美政商关系、跨国公司、产业投资与国家竞争等,自2021年5月起成为“FT中文网专栏作家”。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幽灵”数据中心搅乱美国用电需求预测

数据中心开发商夸大能源需求,即便项目已无可行性仍设法维持其存续。

Lex专栏:日本保险公司在国内获取更高回报

对于日本寿险公司而言,随着日本本土债券收益率上升,国内投资相比部分国际替代方案更具吸引力。

印度加码扶持WhatsApp本土竞品

在美国加征关税之际,印度高级官员力推国产通讯平台,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倡导自力更生。

腹背受敌的德国工业

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和来自中国的强有力竞争,正让欧洲的制造业冠军陷入危机。

马姆达尼胜选标志着美国选民对以支持发生转向

包括犹太裔美国人在内的群体正要求华盛顿方面改变立场。

也许人工智能竞赛与芯片无关?

Yoon:人工智能模型持续运行所需的电力正成为技术发展中的关键因素。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