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金融市场

AI热潮,是革命还是泡沫?

伍治坚:当前的AI狂潮更像一面镜子。有人看到了未来的生产力革命,有人看到的是新一轮的杠杆与投机。理性与贪婪并存,从不冲突。

最近几年,科技圈的热门词汇从“元宇宙”换成了“AI”。从美国的硅谷到中国的中关村,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革命”,仿佛不沾点AI,就跟不上时代。Nvidia成了新一代股王,OpenAI估值冲上五千亿美元,微软、亚马逊、谷歌争相建数据中心。投资银行的报告里,“AI”三个字的出现频率,快赶上“增长”和“通胀”了。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被称作“革命”的新技术浪潮,都夹杂着理性与狂热。铁路、互联网、加密货币:每一轮看似改变世界的浪潮,都让人兴奋,也让更多人破产。AI的结局也会类似么?

最近,金融史学家Edward Chancellor在路透社的访谈里提到一个简单却残酷的事实:没有哪一场泡沫是当事人在当时认出来的【1】。前美联储主席Alan Greenspan在1996年提出“非理性繁荣”后,美股接下来还连涨了三年。市场的高估值,不会马上崩盘,只会让人继续义无反顾的往里冲。

今天的AI世界,有点像当年的互联网。按Robert Shiller的长期市盈率(CAPE)计算,美股的估值已经接近2000年的水平。在统计意义上,这样的估值水平属于“三倍标准差以外的高烧状态”。同时,资金的流向也有熟悉的味道。摩根士丹利估算,未来五年全球将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超过3万亿美元【2】,其中近一半将通过借贷来完成。换句话说,海量的投资背后是极高的杠杆。

这类“烧钱换速度”的资本循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1840年代英国的铁路热,投资额占到GDP的7%,修出了三条伦敦到彼得伯勒的铁路线;1990年代末的光纤泡沫,铺下了全世界的网络电缆,却也埋下2000年互联网崩盘的导火索。那时候的投资者坚信:“只要连接世界就能赚钱”。今天,我们坚信“只要让机器学会思考就能赚钱”。听上去何其相似。

当然,这次的AI泡沫有它独特的理性一面。和20年前不同,本轮烧钱的主角是现金流雄厚的大公司:微软、谷歌、亚马逊。它们并非全靠讲故事拉估值,而是靠资产负债表堆项目。Chancellor把这种现象称作“理性的羊群效应”:当所有巨头都担心“错过下一个时代”,它们反而同时把市场推向更疯狂的方向。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假设两个竞争对手都知道,过度投资可能让大家都亏,但只要一方退出,另一方就能独占未来市场。于是结果就是:大家同时选择海量投资甚至不惜亏本,但谁都不敢停下来。

而机构投资者的处境,更像处于逆流之中的划船手:两头为难,不进则退。买AI股票,让人感觉很贵;但不买的话,则可能错过股价上涨,导致基金表现不佳,投资者赎回撤资。Jeremy Grantham在2000年拒买互联网股,结果基金规模腰斩。不是因为他判断错误,而是因为基民客户受不了“错过上涨(FOMO)”的焦虑。今天的基金经理们,面对Nvidia四万亿市值,也在经历同样的职业痛苦。

有人可能会说,泡沫也未必是坏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认为,“这是个好泡沫”,就算投资者亏钱,社会也会留下基础设施:比如1840年代的铁路、1990年代的光纤、2030年代的数据中心。的确,历史证明泡沫之后常有成果。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从一地鸡毛的废墟中也确实催生出了谷歌和亚马逊。

但Chancellor提醒我们:别忘了泡沫破裂带来的代价。1847年英国金融危机、1929年大萧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是泡沫破裂后的余震。2000年互联网崩盘后,美联储把利率砍到1%,催生了房地产泡沫和次贷危机。如果说AI热潮是一场盛宴,那么历史的教训就是:最后总有人会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AI有没有泡沫?有的话,泡沫何时会破?事实上没人知道答案。理论上,利率上升往往是压垮泡沫的稻草。问题在于,这一轮AI行情恰恰发生在加息之后:一个典型的“反常周期”。流动性仍然充裕,企业债利差仍低,说明市场还没恐慌。但正如Chancellor所说:“如果AI投资是今天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那么一旦发动机熄火,整部车都要停下来。”

回到投资者身上,这场AI狂潮更像一面镜子。有人看到了未来的生产力革命,有人看到的是新一轮的杠杆与投机。理性与贪婪并存,从不冲突。这让我想起凯恩斯说过的名言:“市场能保持非理性,比你能保持清醒的时间更长。”

所以问题不在于AI是不是泡沫,而在于作为投资者的你,有没有做好准备在泡沫里生存。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最稳妥的做法依然是那几句老话:“多元分散,控制成本,长期坚持。”这场革命确实值得期待,但财富的积累,不该依靠机器的算力,而要靠人类的理性。

参考资料:

【1】Reuters, What Financial History Tells Us About the AI Boom, Oct, 2025.

【2】Morgan Stanley, Who Will Fund AI’s $3 Trillion Ask? July 2025

(作者是新加坡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 Pte Ltd的CEO。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理性边界

伍治坚是新加坡五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 Pte Ltd)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长期专注于基于量化投资策略的全球资产配置研究。他是“证据主义投资”理念的倡导者,研究领域涵盖全球资产配置、风险因子投资与行为金融学,强调以数据为依据、以系统为框架、以长期纪律为核心,帮助投资者避免情绪化决策。伍治坚毕业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士)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硕士),拥有CFA资格证书,著有《China 88 – The Real China and How to Deal with It》、《小乌龟投资智慧》系列、《投资真相》、《投资常识》等书。 在投资的世界里,理性是指南针,但不是地图。市场的波动、政策的变动、甚至我们自己的情绪,常常让那根指南针失灵。《理性边界》关注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以为的理性,常常在现实的冲击下显露边界。专栏作者通过数据、研究与常识,帮助读者朋友们探索如何在复杂与不确定的世界中,做出更清醒的投资决策。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法国警方首次就卢浮宫8800万欧元劫案实施逮捕

据称其中一名入室窃贼曾试图从戴高乐机场出境。

两度吹哨的高管

“优步档案”的泄密者马克•麦克甘,如今揭示Veon公司内部真相。

为何拉丁美洲在特朗普的议程中占据如此重要地位

他对该地区的首要企图,是让其为他的国内叙事充当支持性的角色。此外,他向米莱延长救助的唯一交换条件,是要求阿根廷与中国断绝关系。

高市早苗:注定一鸣惊人的“日本铁娘子”

该国首位女性首相必须在痛苦的巨变中治理国家。

特朗普的白宫宴会厅为何引人反感

特朗普的大规模翻修无视对风格与尺度的质疑。

吉利计划在英国售出10万辆电动汽车,发力对标特斯拉和比亚迪

由于电动车销量强劲且没有进口关税,英国已成为中国车企争夺的战场。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