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日本

诺贝尔奖给日本带来什么?

李海燕:诺贝尔奖级别的原创性研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如何看待日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和经济长期低迷之间的矛盾?

2025年,日本有两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而且这两位诺贝尔奖得主都是日本自己培养的科学家。2025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给了三位研究破坏性创新的经济学家。反观日本过去三十年经济的发展,问题确实很多。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诺贝尔奖级别的原创性研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如何看待日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和经济长期低迷之间的矛盾?

全世界第一个提出 “破坏性创新” 概念的熊彼特对笔者的母校一桥大学(原东京商科大学)也有很大的影响。1931 年,当时的东京商科大学邀请熊彼特到日本讲学。熊彼特的两名日本学生后来都成为一桥大学的校长,一位是中山伊知郎(伯恩大学时代的学生),一位是都留重人(熊彼特哈佛大学时代的学生)。熊彼特夫人于熊彼特去世之后的 1955 年,把熊彼特收藏的书籍和书信文稿捐赠给了一桥大学,目前熊彼特文库也是一桥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收藏之一。1997 年,一桥大学成立了日本第一个创新研究中心,笔者也深受该中心的影响。

从汤川秀树 1949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到 2025 年,日本已经有超过 30 名科学家获得了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特别是 2000 年之后,日本获奖者呈现出井喷的态势。笔者过去一直在关注和收集这些获奖者和之后的应用情况。笔者认为,这 30 名左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限定于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其实可以分为 6 种情况。第一种是纯基础理论,没有给日本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第二种是直接转化为工业产品,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第三种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日本收益很有限。第四种是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企业也获得了一部分的好处。第五种是成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还在实用化的过程中。第六种成果是基础理论,没有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间接对日本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作用。

Case1:纯基础理论,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直接经济效益

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的情况,往往不能直接转化为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也就是不能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1949 年物理学奖的汤川秀树,1965 年物理学奖的朝永振一郎,2008 年物理学奖的小林诚和益川敏英都属于这种情况。1981 年的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也可以归为这种情况。福井谦一的获奖理由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性研究。

Case2:直接转化为工业产品,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

这一类型的诺奖,有三个比较鲜明的例子。一个是 2014 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中村修二获奖的时候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是其成果全部都是在日本的一家名为日亚化学的小公司工作时做出来的。这三人的获奖理由是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明,成果是 90 年代前半期做出来的。日亚化学公司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白色发光 LED 灯,保持了近 30 年的连续增长。

2019 年化学奖的吉野彰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吉野彰的成果是上世纪 80 年代做出来的,是关于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成果。1992 年,日本的索尼公司在全世界第一个推出了应用锂电池的家电产品。此后的 20 年,日本企业在锂电池产品和主要零部件材料方面一直有很强的存在感。

在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领域,日本也有明显带来巨大受益的获奖成果。比较典型的是 2018 年获奖的本庶佑。本庶佑的成果是关于癌症的免疫治疗的研究,该成果被日本的医药公司小野药品转化为药品,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Case3: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日本受益很有限

这种情况,也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大村智。大村智和中国的屠呦呦同一年度获奖,屠呦呦是因为青蒿素,大村智和另外一位科学家是因为伊维菌素。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河盲症的特效药。此前在非洲,每年有 20 万人左右因为寄生虫的感染而失明。而伊维菌素的诞生,彻底消除了这一现象,该奖项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村智长期在日本的北里研究所工作,年轻时代也曾经到美国的卫斯理安大学做访问学者。为了解决研究经费的问题,当时在美国教授的帮助下,和美国的默克公司签订了合作合同。默克公司支持大村一定额度的经费,研究成果需要优先让默克公司转化使用。大村智发现了新型生物物质之后,默克公司首先应用到了牛的牲畜的寄生虫药品上,后来又发现可以用在河盲症的寄生虫上。为此,美国默克公司支付给了北里研究所 200 亿日元左右的专利使用费。1988 年,大村智和美国公司协商,放弃了专利使用权,给非洲人提供免费的药品。

2008 年获得化学奖的下村脩也是类似的情况。下村脩获得诺奖的理由是绿色荧光蛋白质的发现。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一同分享了化学奖。研究成果之后,在全世界范围的生物学和医药研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下村脩在日本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之后,定居到美国开展研究工作,和日本企业基本没有接触。

2002 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是纯粹日本本土培养的科学家,没有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历。田中耕一是日本知名科学仪器公司岛根制作所的研发人员。其研究成果后来也被应用在科学仪器方面。该仪器主要是用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生物医药领域,是属于非常重要但是用量不大的科学仪器。

Case4: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企业也获得了一部分的好处

这种情况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2010 年获得化学奖的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两人的成果都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Cross-Coupling。铃木章是北海道大学的老师,根岸英一原来是日本知名化学公司帝人的研究人员,后来长期在美国开展研究工作。

铃木章的研究成果被称为 Suzuki-Coupling,并没有申请专利。首先应用其研究成果的是德国知名化学公司巴斯夫公司。之后,日本知名化学公司日本 JNC 公司也应用了该成果。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品(降压药、抗癌药、艾滋病治疗药等),农药,液晶,以及 OLED 显示屏的有机发光体的合成过程中。铃木章的研究成果,对电视的液晶显示屏和手机 OLED 屏幕的制造成本的下降有非常大的贡献。

2000 年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的成果也是类似的。获奖的理由是导电性高分子物质的发现和发展。该成果目前主要应用在电解电容器上。电容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电子零部件,其基本原理过去几十年并没有重大的改变。但是目前日本依然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

2001 年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的研究也是关于化学合成的。其研究成果在医药合成,维生素合成,香料合成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993 年,日本的化学公司高砂香料工业和野依教授合作,成功人工合成了薄荷精。直到今天,高砂香料工业也是全球薄荷精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Case5:成果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还在实用化的过程中

很多研究成果,有潜在的巨大应用前景,但是从实验室的理论突破到现实的大规模应用,很多时候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和持续性的投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中,2012 年的山中伸弥、2025 年的坂口志文都属于类似情况。山中伸弥的获奖成果是 iPS 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简单说就是从某个人身上获取一个细胞,之后通过技术手段把其培养成想要得到的人体器官。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有了初步的临床应用。如果将来技术进一步发展,能够治疗很多以前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对全人类福祉的提高有巨大的贡献。

坂口志文的研究成果是关于人体的免疫细胞的。该成果将来可以用在癌症的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临床的应用。

获得 2025 年化学奖的北川进的研究成果目前有少部分的应用。将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Case6:成果本身没有带来任何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间接对日本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作用

很多诺贝尔奖的成果是非常基础的理论,本身对开发工业产品或者医药品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但是现代社会,基础科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大量高质量、精密的试验设备。基础科学的长期稳定投入,会间接带动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目前,科学仪器领域,美国是全球第一强国,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全世界第一强国。

小柴昌俊在 2002 年、梶田隆章在 2025 年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两人的研究成果都是关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和自然的机理,和现实工业技术没有任何关系。201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了关于希格斯玻色子相关研究的欧洲科学家。

日本有家名为滨松光学的企业是这三个诺贝尔奖的幕后英雄。2013 年诺贝尔奖的成果主要是在位于瑞士的欧洲原子核研究机构做出来的。滨松光学主要为东京大学和欧洲原子核研究机构提供了高性能的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不需要神话诺贝尔奖,但是需要永远尊重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00 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的日本科学家数量仅次于美国。但是,从上面的具体例子可以看出来,基础科学的重大突破并不一定会直接给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2025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了三位量子力学领域的科学家。这其实是不奇怪的,因为 2025 年是量子力学诞生 100 周年。过去 100 年,量子力学领域有多位科学家获奖。但是目前,带有 “量子” 两个字的工业产品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目前还处在研发和完善的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一段路程。

但是,千万不能低估了过去 100 年量子物理学家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每个人都在关心芯片的问题。没有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就不会有后来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没有半导体,也就不会有今天便利的生活。今天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全世界第一强。太阳能电池往上溯源,也离不开量子力学的发展。今天带 “量子” 两个字的工业产品除了 “量子计算机” 之外,还有 “量子通信”。全世界的科学家持续了 100 年,才终于看到了应用的曙光。

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但是工业技术的背后,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的科学技术的积累。每一个重要的工业领域,向上溯源都有大量的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

日本的 “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已经悄悄地改了名字

2025 年的诺贝尔奖公布之后,中国也有很多自媒体介绍了日本的 “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是从 1995 年开始制定的。第 6 期是从 2021 年到 2025 年的五年。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第 6 期开始,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悄悄地改了名字,改为了 “科学技术・创新基本计划”。笔者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因为对于经济发展来讲,仅仅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够的,创新的涵盖范围更大。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编辑徐瑾 jin.x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人工智能引起的天然气热潮背后

随着人工智能繁荣导致电力需求激增,天然气正在复兴,但燃气涡轮机供应紧张或将引发环境与地缘政治层面的连锁后果。

美国为何要支撑阿根廷比索?

美国财政部的干预举措对华盛顿方面构成风险。

铂金包和凯莉包的强劲需求提振爱马仕业绩

法国奢侈品集团爱马仕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10%,但香水与美妆业务下滑。

Lex专栏:“飞行汽车”更能提升小鹏的品牌形象而非利润

对中国电动车制造商小鹏而言,推出飞行汽车即便不能立即转化为回报,也足以称得上一次胜利。

日本与私募基金的热恋能够持续吗?

日本欢迎私募基金来推动企业整合——前提是它们要懂得安分守己。

特朗普与普京的布达佩斯峰会令欧洲不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反对由亲俄的匈牙利领导人主持会议。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