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归上帝,科技的归黄仁勋。
这是一个有点夸张的描述,不过目前在全球科技界精英们的眼中,这已经是被无数人默认的事实。黄仁勋,这位身穿皮夹克,操着正宗美式硅谷英语,且顽固坚守着东亚人“吃苦耐劳”精神的美国科技新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驱动着全球“人机智能时代”的快步到来,这是过去10年全球科技界的最大“意外”。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还有他两次拯救美股的新传奇。10月9日,在世界科技媒体都在胆战心惊的再次讨论AI泡沫何时破灭之时,黄仁勋代表英伟达接受访谈回应担忧。他强调AI正经历“两个指数级增长阶段”,称当前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起点”。并详细推演技术演进路线,认为AI模型从简单问答转向复杂推理,算力需求激增,Blackwell架构芯片需求“极高”。而且,他对行业前景给出了更加清晰的描述:AI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扩展将推动“万亿美元级市场”,全球GDP增长有望因AI生产力提升加速。针对外界对行业“循环收入”的争议,黄仁勋指出AI需求源于真实经济增长。受此影响,美股AI相关企业股价集体上涨,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创历史新高。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扮演救世主。在1月底由于DeepSeek的R1模型震撼崛起,英伟达股价曾经下跌16.79%遭受重创,彼时整个华尔街甚至硅谷的科技精英们都在担忧美国AI技术路线的效率和效果,半导体做多指数震荡崩塌,扮演拯救者角色的同样是黄仁勋。他淡定从容的对外表态:尽管DeepSeek模型降低了对算力的依赖,但AI行业仍需要巨大算例支持模型训练,在赞赏R1表现的同时表达了英伟达对算力需求和自身生态的坚定信心。这次掷地有声的信心输入,甚至让皮夹克形象成了牛市信号,让美股继续狂飙了半年有余。
以上一年内的两次表态真是可以用“力挽狂澜”来形容,甚至某种程度风头超越了马斯克、奥特曼等一众硅谷新贵。事实是,目前全球科技界已经只有他有能力、让人信服的讲清楚AI驱动千行百业的终极价值,只有他能为快速飞行的AI喷气战机做空中加油,只有他能开启了AI再造新世界的宏大叙事。诚然,这两次振臂高呼的壮举已经超越了英伟达股价代表的财富意义,成了黄仁勋作为美国科技新王的加冕礼。
本文,我们将从以上这两个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出发,进一步探讨黄仁勋带领英伟达徐徐展开的AI科技传奇,以及探讨人机智能时代“造物式进化”的全新逻辑。本质上,我们选择的角度并非是无脑“造神”或者简单“唱多”,用热切积极视角看待的价值在于——只有我们清晰的了解黄仁勋的造物思维,明确理解英伟达看到的“寒武纪大爆发”视野,才能更好的认知和理解这个“AI寒武纪大爆发”的巨变时代。这次,真的很不一样!
黄仁勋重塑了硅谷精英的“英雄形象”
不过,“寒武纪大爆发”的提法还不是源自黄仁勋,而来自另外一位华人时代布道者李飞飞。
这位被称为“AI教母”的华人科学家、企业家在刚刚的TED演讲中,用寒武纪大爆发形容AI时代当前的起点时刻。插个背景信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是一个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千古悬案,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体讲述的是约5亿4200万年前到5亿3000万年前,地质学上被认为是寒武纪时代底层化石中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但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进化证据,这意味着整个时代是生物爆发式诞生的新纪元。类比当前,显然是指AI时代是整体再造一切的指数级爆发效应。
华人科技界对李飞飞分外推崇也是有原因的,这是另一个媲美黄仁勋的科技传奇。北京出生的李飞飞,作为华人顶级科学家研究范围甚广,包括:受认知启发的AI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AI+医疗保健,尤其是用于医疗保健交付的环境智能系统。她还是从事认知和计算神经科学方面专家,据说还研究过藏药。笔者对她评价是:不仅充满着严谨的科学认知,更是带有一种女性观察者细腻的视角,阐述中娓娓道来、充满想象力,充满启发性和语言张力。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她背后同时奋斗在美国硅谷、中国大厂的华人科学家群像。要知道,目前全球AI研究人员中50%都是华人,在硅谷几大科技巨头的AI团队中更是已经开始流行中文会议,以碾压式的方式超越PPT专家印度族裔,成为了新趋势的主力军。而李飞飞所代表的AI科学家,也许正是英伟达和黄仁勋异军突起背后潜移默化的支撑力量。
但对比李飞飞的布道精神,更准确的评价黄仁勋则带有一种再造一切的领袖气质,也是一种融合华人与欧美精英阶层比较优势的领导力。华人看他也分外亲切,多数人认为他不自觉的就会展现出一种东亚传统价值观。比如,他在2025年4月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许多对自己期望过高的人往往因缺乏韧性难以适应现实”,并且提示下面多数美国快乐教育长大的精英们要接受“生活的毒打”。这一视角在欧美学生那里或许有一点点文化偏差,但从全球华人的眼中,这位硅谷“新王”确实也是华人“卷王”,于是倍感亲切。
美国人眼中的现在的黄仁勋则更加耐人寻味,准确的说他更像是一位“英雄”,有人认为他更像是AI时代的升级版霍华德•休斯。休斯是位极具冒险精神与传奇色彩的天才人物,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资产超过十亿美元的亿万富翁,更是超级商业帝国的掌舵人,还是多次打破飞行记录的王牌飞行员。在历史学家眼中,霍华德•休斯是在美国20世纪中期通过独特的个人魅力重新塑造了企业家进步角色的超级英雄,直接改变了当时企业家和企业主的迂腐形象。追溯历史,在此之前的世纪之处,贫富差距带来的激烈社会矛盾曾经在“掏粪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中”将企业家塑造成贪婪、保守、罪恶的象征,这种认知直到霍华德•休斯出现才被终结。也就是说,这位二战中独立驾驶飞机穿越希特勒纳粹德国的冒险家,不仅改写了财富历史,同时为全球企业家群体再造了史诗级的精神内核。
我们做一个黄仁勋和霍华德•休斯成长背景的简单对比。休斯是经典美国天才少年的成长轨迹,11岁时,休斯就会自组收音机,还捣鼓出了休斯顿的第一个无线电台;12岁时,他发明了一辆助动自行车;13岁时,已可拼装出一部摩托车;14岁时,他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有了飞行的经历。与此对比,黄仁勋的成长经历偏向华人孩子坚忍不拔中的灵光和创造力,1973年,黄仁勋和马斯克这位南非移民几乎一样的路径,登上了台北飞往美国的航班上,10岁的黄仁勋紧攥着单程机票寄宿到了肯塔基州的亲戚家,却阴差阳错的被送进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奥奈达浸信会寄宿学院。据说在这里,他被迫与持刀斗殴的少年同住,每天清洗宿舍厕所,睡前必须完成100个俯卧撑才能自保。华人好孩子遭遇了“要么坚强,要么灭亡”的极致美国考验,直到他1979年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之后学霸潜力爆发后于1990年取得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并且一路走进了AMD、LSI Logic两家公司任职芯片工程师等工作。他的创造力直到创立NVIDIA公司才开始大放异彩。对比两人成长经历上简单概括:霍华德•休斯代表西方传统价值观对外部世界不间断的创造性征服,而黄仁勋在此基础上更具东方特质的对内心世界淬炼和积累,他们共同点在于同样拥有改造旧世界的强烈愿望。
不仅如此,两位都是可以标注历史的天才发明家。黄仁勋的发明创造并没有那么多,只有GPU。不过,他有着一个典型的天才企业家履历,1993年,30岁的黄仁勋与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柯蒂斯•普里姆在加州圣何塞创立英伟达,启动资金仅600美元。公司初期聚焦3D图形处理,尽管首款产品NV1因兼容性问题失败,但他迅速调整方向,坚持技术创新。终于在1999年发明了全球首款GPU(图形处理单元)。于是,这个最初用于图形计算的小玩意,以及平台化的CUDA,完美的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可见,黄仁勋在长期成长岁月中,内心中汇聚了强大的爆发力和造物精神。
此刻,当我们对比李飞飞、黄仁勋和霍华德•休斯的时候,也自然产生了关于领导力成长的对比反差。李飞飞,是一位严谨的未来时代标准布道者,而霍华德•休斯更像是一位勇敢的踩着时代跳跃的冒险家,但黄仁勋更接近那个无畏激发新宇宙大爆炸的造物者。李飞飞客观上改变了科技界对华人、女性科学家的认知,霍华德•休斯扭转了那个时代公众对于企业家贪婪形象的负面印象,但黄仁勋却是那个真正将科技企业家群体赋予创世神性的第一人。
这种“神性”描述可能被很多人看成是一种吹捧和夸大,但极致理性对比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黄仁勋和绝大多数企业家的不同在于他几乎没有在传统世界攫取任何东西,反而将一个新世界的钥匙交给每一位信任他的参与者。他的领导力并非来自刀光剑影的征服,而是像烟囱里钻出的圣诞老人真实的再造了人类童年的梦想。
这一切让黄仁勋在一举摘下硅谷精英的黄金披风之后,分享给每人一把时代火炬。由此诞生了,美国历史上自由女神之外另一个男性火炬手的标志性形象。
黄仁勋创世拓荒美国“AI新工业化”
黄仁勋正在历史性的改变硅谷科技精英作为全球财富收割机的角色,这件事的意义可能极大的被低估了。
要知道过去30年硅谷和华尔街模式几乎主导了美国经济,可以说这两个区域是美国经济的两个核心引擎。硅谷以顶尖学府为创新源泉,华尔街资本为加速器,两者叠加构建起了"学术突破-风险投资-市场扩张"的闭环,驱动颠覆性技术向全球垄断企业裂变,这个模式加速运转之后诞生了今天的苹果、谷歌、微软、特斯拉、Meta、亚马逊等超级巨头。而且,这种像DNA结构一样构建了美式资本与技术变革双螺旋,华尔街提供金融燃料,硅谷产出科技产品,二者协同塑造了美国的全球知识经济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