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经济

数字化落地的四种底层思维

孙宝红、陈剑:数字化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道题的解答并非科技巨头的专利,而是一场发生在中国产业最前沿、最细微处的深刻变革。

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不少传统企业仍在摸索转型路径。经过笔者的深入调研与访谈,中湘智能建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湘智建)的创业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如何从一家传统国企部门成功转型为年营收30亿,交易规模达70亿元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起点:从痛点出发,而非追逐风口

2020年之前,中湘智建董事长石拓所在的还只是一家建筑行业全资国企的科技部门。在国企改革“双百行动” 的时代背景下,2021年,团队通过混改引入风投,开始独立运营。那时候的启动资金只有80万元,核心团队8个人。最初的商业模式简单、直接:从深圳华强北采购人脸识别闸机,再卖给湖南的各个建筑工地。通过设备价差+系统服务,一年仅靠卖设备能实现2000多万元的营收。

但石拓很快意识到,单纯卖硬件无法形成持续竞争力。真正的价值,隐藏在设备背后的“人”和“数据”中。每一台设备都是一个数据节点,它们持续不断地采集着进出工地的人员信息——他们的身份、考勤时间、工作轨迹。在不经意间,团队搭建起一个覆盖湖南省6000多个房建工地、触达300多万农民工的初始数据网络。

至此,中湘智建完成了一次关键的思维跃迁——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不再只是卖闸机,而是关注闸机背后的“人”,以及购买设备的企业的用工需求及痛点。

痛点、痒点、爽点与增值点

•痛点:企业生存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如合规风险、重大损失。例如,建筑行业的合规、薪税问题。

•痒点:长期想做、做了能降本增效,但不做暂时也无碍的问题。例如,优化采购流程。

•爽点:低门槛、高感知的即时收益。例如,消费互联网中“买一送一”的促销。

•增值点:基于积累的样本数据和客户信任,提供的延伸服务。例如,在薪酬支付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

在发现客户的痛点、痒点、爽点与增值点的基础上,才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替客户解决痛点问题,提供价值服务,完成从设备商到服务商,再到赋能平台的成长蜕变。

洞察:构建私域用户池,留存数据

卖硬件只是一次性交易,留存下来的数据价值如何持续变现?最初的尝试来自银行找上门的合作。一家国有银行找到他们,支付80万元,希望协助完成3万张农民工银行卡的办理和激活任务。

这次合作像一盏灯点亮了前路,也引发了思考。“这些数据卖一次,就不能卖第二次了。农民工一般有一张卡就够用,给了这家银行后,也很难再卖给别家银行了。”石拓意识到,一次性出售原始数据并非长久之计。真正的金矿,在于基于这些数据,去解决更多痛点问题。

建筑行业用工当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是什么?是用工组织与薪税支付。一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人员流动频繁,关系错综复杂——包工头、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交织在一起。“怎么合规发放工资薪金”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却成了最大的管理难题。行业习惯的人证不一造表、虚开发票、欠薪纠纷时有发生。

团队发现,他们手握的数据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我们掌握了这些工人的基本信息、每天的工作时间工况。我们就在想,能不能解决他们最核心的痛点:出卖劳动力后,如何获得报酬?如何建立清晰的组织关系?”于是,他们的业务开始从“卖设备”彻底转向“做服务”。他们申请了人力资源服务、劳务派遣等相关资质,构建了一个类似“滴滴打工”的平台。这个平台将农民工的进场、出场、转岗、调离全环节数字化,目标是基于真实的考勤数据,为企业提供T+0的薪酬支付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建模和银行合作,绕过企业内部繁琐的财务流程,做到报酬的及时结算,解决了建筑行业长期存在的欠薪难题。

全中国有5000多万农民工,这个群体规模远超任何一家头部出行或配送平台的骑手数量(根据美团财报,其2024年月均有单骑手数量为336万人)。中湘智建的团队意识到,他们无意中切入了一个巨大的“蓝领服务业数字化”市场。他们开始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包括薪酬支付、用工管理、金融服务等等。

平台思维与数据思维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把用户决策的足迹留存到自有的、可以掌控的私域,方便随时触达用户,反复调用数据和自定义营销功能。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平台思维与数据思维是其中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

平台思维是一种战略方法,目标是促进两边用户在平台上互动、交易来创造价值,同时贡献数据,从而通过数据分析产生信息服务,以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盈利。

以中湘智建为例,其平台一端连接建筑企业,另一端连接工人,通过数字化考勤、T+0发薪和智能用工匹配等,不仅解决了企业合规管理与工人薪资保障的核心痛点,保证了平台的用户粘性,更在过程中沉淀了大量真实用工数据。

数据思维则非常强调根据数据和证据做出决策,而不仅仅依靠直觉。数据可以用于深入了解用户行为、偏好和趋势,从而为决策和改进提供信息。数据也可以在推动业务战略、创新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从中湘智建的实践来看,沉淀下来的数据进一步赋能平台为企业提供人力优化建议、为工人推荐技能培训,甚至联合金融机构提供消费金融、薪资理财等增值服务,形成了“交易-数据-服务”螺旋上升的闭环生态。数据不再是冰冷的电脑记录,而是成了驱动业务流程、创造新价值的核心资产。

构建: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与用户体验

这是将设想落地的关键一步,即将线下流程标准化,并通过技术工具实现自动化。以企业用户采购流程举例:从提出需求、寻源、供应商评估、谈判签约、采购执行到对账、支付和索取发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重构和数字化(参见图1)。

图1:流程的设计及完善,以企业采购流程为例

来源:中湘智建

“数字化转型失败,往往是因为企业一上来就想要一个周密庞大的开发计划,投入巨资开发系统,却没有先把最小单元的流程跑通。”石拓强调。流程再造应先于IT平台开发,在具体实施时可以用Excel、OCR识别、API接口等轻量级工具先验证流程的可行性,再逐步实现自动化。在流程的构建过程中,先设计流程,再验证流程,然后是进一步的调整和反复验证。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经过这样的打磨,到最终确定流程的时候,可能已经与当初的设想很不一样了。

在流程SOP化的过程中,中湘智建构建了用工服务的运营中后台,将考勤数据、报酬结算、资金清分、发票开具(“四流合一”)全部数字化。数字化带来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从一个省区每月仅几万元的服务费收入,发展到每月的GMV(商品交易总额)做到3-4个亿,年度服务费收入达到了1000万。

用户旅程思维

笔者在与中外企业家的交流过程中,观察到中国企业更注重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业务流程,而美国企业则更侧重于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用户体验。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流程的构建最终服务于用户体验,这也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落脚点。

在流程SOP过程中,贯彻着数字化转型的“用户旅程思维”。服务用户旅程,即是强调流程在特定时刻和特定触点,围绕用户需求而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B2C的平台上,这种用户旅程的关注可以体现在根据用户的购物或浏览历史,精准预测并在合适的时机、以适宜的方式为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或服务,或是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为其提供专属的优惠活动。

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上,这种“用户旅程思维”则进一步深化为对企业用户全生命周期运营流程的精准洞察与响应。它不再局限于单次交易或单一触点,而是贯穿于企业从寻源、采购、生产、交付到售后服务的完整价值链之中,在不同业务环节设置关键数字化触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例如,在建材集采平台上,系统可根据施工单位的历史采购数据、项目周期及施工进度,自动预测其下一阶段的材料需求,提前推送货源信息和价格优惠。

以用户体验为落地点的流程再造,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传统的业务流程,重构为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实时响应的闭环服务链路,从而在每一个关键决策点为企业降本增效、创造超越预期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一闭环能够自我进化:用户行为持续产生数据,数据不断训练和优化算法,而智能算法又反过来增强用户体验,卓越的体验最终构筑起强大的私域用户池。

扩展:从建筑行业到多元赋能

成功在建筑行业验证模式后,中湘智建开始了更具野心的扩张。他们总结出所有B端企业都面临的五大共性要素:Man(人)、Machine(机)、Material(料)、Method(法)、Environment(环)。他们不再将自己定义为一家“建筑行业企业”,而是一家围绕“人机料法环”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当前建筑业在企业的整体业务占比已经不到20%,超过80%来自各行各业。

在人力资源领域,他们开发了“百工人服”平台,为各行业提供灵活用工调度、薪酬结算、保险购买等一站式服务。例如,当短剧行业蓬勃发展之时,平台为短剧剧组提供项目制的人力资源服务。“一个微短剧,十天时间凑齐几十号人,拍完结算走人。这和一个工程项目短期聚集大量工人,完工散伙,模式一模一样。”石拓说道。只一年多时间,“百工人服”平台服务了超过5万家传媒企业,成为该领域头部人力资源服务商。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对富人征税有什么问题?

围绕收入和消费设计的财政体系很难抓住财富,而且亿万富翁的流动性很高。

特朗普的关税对印度经济意味着什么?

印度纺织、珠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预计将遭受美国关税最严重的打击。

欧洲寻求利用乌克兰技术打造防俄“无人机墙”

布鲁塞尔鼓励各国政府动用欧盟资金,联合采购在乌克兰已被证明有效的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

瑞士央行:美国科技业中的“巨鲸”

保守的瑞士央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者之一,投资苹果、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和Meta超过420亿美元。

东京能否吸引金融人才来管理其数万亿美元资金?

东京正处在数十年来最接近全球金融枢纽的时刻,但成败取决于能否吸引人才。

韩国抵制美国要求敲定“日本式”贸易协议的压力

首尔不愿效仿东京,让特朗普决定其巨额资本应在美国投向何处。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