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中国经济

数字化落地的四种底层思维

孙宝红、陈剑:数字化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这道题的解答并非科技巨头的专利,而是一场发生在中国产业最前沿、最细微处的深刻变革。

同样的,在零售与服务业,“百工人服”平台为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咖啡店、茶饮店、水果店、足浴店等多种店面提供技师和店员的排班与结算服务,帮助这些传统企业实现用工转型。在大健康行业,中湘智建成立了专门的医疗事业部,平台为新药测试项目招募受试者,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受试者精准匹配,并系统化管理知情同意及访视、用药、药效记录等全流程,确保合规性与数据完整性。同时,它还联合保险机构为用户提供专属保障,延伸服务价值。

国家近期出台了关于规范劳动用工、强化社会保险缴纳监管方面的政策,这一政策给中湘智建带来了业务利好。一方面,对企业而言,缴纳社保意味着用工成本的上升,甚至有些小微企业难以替员工解决社保的问题,因此对灵活用工、弹性用工的需求上升了。另一方面,平台可以基于数据管理,将一个人的一天工作时间精准地“切片”分配给多个雇主(如上午在咖啡店、下午在水果店、晚上在便利店),无疑为打工人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

推而广之,面对建筑行业23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乃至全国数千万家个体企业在注册、记账、报税、合规方面的痛点,中湘智建开发了一套服务平台,一年收取4000元年费,每笔流水再收取按营收比例测算的服务费。更重要的是,平台沉淀下来的企业经营数据又产生了新的价值。他们与微众银行或小额贷款平台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T+7的信用贷款。“我们没有金融牌照,我们只做数据建模和引流”,提供增值信息服务。这块与金融服务相挂钩的业务也为企业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收益。

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中湘智建不仅推动了传统建筑业务的升级,也开拓了新的增长点。一方面,深耕建筑行业,衍生出灵活用工调度、人力资源外包及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将单一的设备销售业务转变为高附加值的持续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平台将建筑领域验证成熟的“人机料法环”数字化能力复用于传媒、零售、医疗等新领域,使非建筑业务营收占比迅速提升至80%,打造出跨行业赋能的新增长极。

社群思维

如何从熟悉的建筑行业成功转向看似不相关的各行各业,并精准捕捉其中的商业机会?石拓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不是靠关系营销,而是靠社群——也就是找到共同价值的凝聚点。”

在他看来,每位企业家都身处一个特定的产业“圈子”,这本身就是最初始的“社群”。无论是行业协会、商会,还是基于共同价值观形成的线上社区。找到这个圈子,并清晰回答一个问题:“我能为这个圈子里的伙伴提供什么服务?”

所谓社群思维,是指借助社交与移动技术,将新老用户链接起来,进行社群的搭建和运营,使用户在互相影响、互相帮助中完成整个用户旅程。在To C领域,社群思维已深入人心。例如,某些美妆品牌通过小红书进行“种草”,再扩散至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激励用户主动生成内容、分享使用体验与照片,逐步构建起具有认同感和互动性的品牌社群。

在 To B 业务中,这一逻辑同样成立。中湘智建的实践即是如此:服务好一家医疗行业的客户,就有机会通过他的推荐,将更多同行“带进这个圈子”。新客户不是靠广告吸引来的,而是在信任与口碑中“传帮带”而来的。这种基于共同价值和彼此信任的社群机制,成为中湘智建跨行业拓展的底层逻辑。

启示:每个企业都可以实现从产品到服务,再到数据的升级

中湘智建的转型之路,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之路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1.思维革命是先导:数字化转型首先是领导者思维的转型。必须从封闭的、线性的、产品为中心的思维,转向开放的、网络的、用户为中心的平台思维。

2.用户痛点是最好的切入点:不要盲目追逐风口,而是从身边用户最常见、最头痛的痛点出发。解决好小的痛点,也可能挖掘出大的价值。

3.数据是核心资产:要有意识地留存、治理和挖掘私域用户数据。数据不是业务的副产品,而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基础设施。私域不是微信群,而是企业独有的、可反复触达并产生价值的数据池。

4.小步快跑,流程再造:避免盲目投入大型IT项目。先用小的成本跑通业务流程和试错迭代,再通过技术工具将其固化、自动化、智能化。

5.拥抱生态化:单一的服务很容易触达天花板。当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和数据,可沿着产业链纵向深化,或围绕用户需求横向扩展,最终构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体系。

这家传统建筑企业的数字化跃迁之路,深刻诠释了平台思维、数据思维、用户旅程思维与社群思维这四大数字化核心思维的价值(见表1)。

表1: 数字化转型的思维方式

在数字化转型的思维方式当中,还有跨界思维、体验思维、共创共建思维和机器思维,共同构成八种思维方式。篇幅所限,这里无法一一详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孙宝红著《品牌数智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在面对数字化转型与产业互联网巨大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条跃迁之路绝非坦途,企业需要对面临的挑战有所准备。

1.思维转型: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技术,而是人的思维。让传统业务背景的决策者从“产品思维”彻底转向“平台思维”“数据思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需要决心与毅力。

2.关键人才: 成功转型需要既懂行业业务痛点、又懂技术实现、还具备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稀缺往往成为制约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瓶颈。

3.数据整合:企业原有系统(如ERP、CRM)往往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数据标准不一、质量参差。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打通并清洗数据,使其成为可用的资产,是一个耗时且复杂的工程。

4.商业模式:如何持续发掘痛点、痒点、爽点与增值点,并设计一个让各方都愿意参与并获益的共赢商业模式,而非简单地将线下业务线上化,是对企业的考验。

5.战略定力:数字化转型无法一蹴而就,其回报周期较长。企业可能需要面对短期业绩压力与长期战略投入之间的权衡,能否保持投入与耐心,也会成为转型成败的重要因素。

尽管挑战重重,但数字化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这道题的解答并非科技巨头的专利,而是一场发生在中国产业最前沿、最细微处的深刻变革。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更在于为其开拓全新的增长空间与利润来源 —— 无论是产业互联网,还是消费互联网,二者虽场景不同,但其背后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以数据驱动价值的底层逻辑是类似的。任何一个传统行业的企业家,只要具备数字化转型的思维方式,敢于从痛点中发现机遇,善于将线下行为转化为线上数据,都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增长极,甚至重新定义行业的未来。

(作者介绍:孙宝红系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陈剑系长江商学院案例中心助理主任。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对富人征税有什么问题?

围绕收入和消费设计的财政体系很难抓住财富,而且亿万富翁的流动性很高。

特朗普的关税对印度经济意味着什么?

印度纺织、珠宝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预计将遭受美国关税最严重的打击。

欧洲寻求利用乌克兰技术打造防俄“无人机墙”

布鲁塞尔鼓励各国政府动用欧盟资金,联合采购在乌克兰已被证明有效的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

瑞士央行:美国科技业中的“巨鲸”

保守的瑞士央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资者之一,投资苹果、微软、亚马逊、英伟达和Meta超过420亿美元。

东京能否吸引金融人才来管理其数万亿美元资金?

东京正处在数十年来最接近全球金融枢纽的时刻,但成败取决于能否吸引人才。

韩国抵制美国要求敲定“日本式”贸易协议的压力

首尔不愿效仿东京,让特朗普决定其巨额资本应在美国投向何处。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