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人工智能

《全球对话》第二十四期:专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秘书长——机器人文明已到达

2025年,机器人产业正在抵达一个“文明拐点”。真正值得思考的不仅是“技术能做什么”,而是“不同社会需要什么”。

当我们谈论机器人时,不再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而是全球产业链与社会结构变革的核心命题。2025年,机器人产业正在抵达一个“文明拐点”: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自动化从传统制造扩展至物流、建筑、医疗与服务业,成为解决劳动力短缺、提升生产质量、重塑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然而,真正值得思考的不仅是“技术能做什么”,而是“不同社会需要什么”。美国凭借软件与 AI 算法的前沿优势塑造生态,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应用场景推动规模化落地,欧洲强调标准、伦理与中小企业可及性,印度与东南亚则在“人口红利”与“质量诉求”之间寻求跨越式发展。区域差异正在深刻决定机器人技术的落地路径,也决定了未来十年全球竞争的格局。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更需追问:生成式 AI 是否正在开启机器人编程与应用的新范式?人形机器人会否从展会的舞台真正走进工厂与家庭?“机器人即服务”的商业模式能否像云计算一样改变行业逻辑?而安全、隐私与伦理,又该如何与效率和资本逻辑共存?

带着这些宏大又现实的问题,我们对话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秘书长 Susanne Bieller博士。她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全球机器人趋势的窗口:不仅是数字和案例,更是背后的结构性力量与未来走向。从她的角度清晰勾勒出机器人文明已经到达的景象,值得行业投资创业者品读。

宋欣:大家好,我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宋欣。非常荣幸今天能采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秘书长Susanne Bieller博士。我们今天的谈话焦点是机器人领域,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中国。

Susanne:首先,我们都对行业趋势充满兴趣。您认为2025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的主要趋势是什么?比如,是侧重于拓展应用场景?还是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关键创新方向,比如VLA、虚拟训练,又或者如今已进入AI训练时代?您怎么看?

实际上,我们看到多种趋势并存。其中一个趋势无疑是AI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尽管这一趋势已存在一段时间,但如今我们确实进入了其应用于商业场景的阶段。过去两三年,我们已经看到一些AI应用,但大多还处于研发阶段,而现在,这项技术真正在实际场景中得到了应用,这是一个新的角度。

而且,这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分析型AI——用于处理视觉图像、抓取物体等,现在已经迈入了下一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生成式AI正在被采用。开发者在编程上的工作量会减少,因为AI可以辅助编程。这样就能更快地完成最终项目和任务的编程。这无疑是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当然是人形机器人这个热门话题。我们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看到了很多展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关注商业应用,会发现我们目前的进展其实并没有很多人想象、期待的那么快,更多的还是单一用途的应用。比如在仓储领域,人形机器人已经有了初步应用,就是把箱子从A点移到B点。但这类应用其实还是单一用途的AI。

此外,我们还看到越来越多新的应用和新的行业在涌现。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传统上,机器人的主要客户行业是汽车、电子行业,其次是金属行业。这是全球范围内的三大领先行业。但重要的是要把机器人技术推广到更多以前从未使用过机器人的新行业。比如建筑行业,我认为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面临建筑工人短缺的问题,而机器人技术正在为此提供支持。这就引出了最后一个趋势:部署新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驱动力是熟练劳动力短缺。这一点在全球各地都有所体现,推动了新的自动化项目和流程的开展。

宋欣:您提到主要驱动力是熟练劳动力或普通劳动力的短缺。那么您认为这种需求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会更迫切,而在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则相对缓和,对吗?

Susanne: 我认为中国是介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其生产流程自动化的需求相当迫切,因为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将会非常显著。这一点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也会看到类似情况。或许发展中国家的驱动力不完全是因为熟练工人短缺,也可能是缺乏能适应这些制造流程的熟练工人。

当然,另一个驱动力是生产质量。我们发现,发展中国家尤其能从自动化中受益,因为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质量,这会让它们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比其他市场参与者更成功。

宋欣:比如印度。印度人口众多,但对自动化的需求很强烈,因为他们需要熟练劳动力,而这一缺口在短期内难以填补。

Susanne: 借助机器人技术,他们也能更快地进入市场。

宋欣:确实如此。第二个问题是,您如何看待中国、欧洲和美国这三大市场在机器人研发及整个机器人行业中的竞争优势?您对10年后,也就是2035年的整体市场格局有何预期?

Susanne: 如果把当前的机器人产业格局放在一起看的话,我们会发现有两个不同的视角需要关注。一个是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哪里、实际如何使用、覆盖哪些行业等问题。另一个则是技术在何处被开发出来的,这两者并不一定在同一个区域。

因此,当我们谈到机器人来自哪里时,全球的主流份额仍然来自日本;中国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正在努力赶上,在国内市场中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并使用的机器人也在大量使用中。另一方面,欧洲的参与者也相当活跃。

如果看美国在传统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研发方面的企业数量,会发现美国企业有很强的集成能力,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太生产机器人本身。从技术层面来说,拥有自己的技术当然重要,但并非至关重要。就像美国,即使不是机器人硬件生产的领先者,也能成为机器人技术的重要使用者。软件方面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目前在AI技术研发、软件解决方案开发方面实力雄厚,而且在将最先进的技术应用于制造流程以及提升制造流程的先进性方面也做得很好。因此,美国目前有大量投资涌入,不过当前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在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难以扩大投资,正如我们所见,美国市场的投资在今年第二、三季度有所推迟。

但显然,美国有强烈的需求,而且政策明确倾向于在本土生产。要在本土生产,就需要自动化技术。因此,这一总体政策应当支持在国内部署新的机器人技术。再看欧洲,尤其是德国,既有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的企业,也有在软件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其他公司提供便利。其中一个方向是让中小企业更易于使用机器人解决方案,这也是我们目前重点发展的领域——如何支持中小企业采用这项技术。

不过目前德国的商业环境和经济状况有些疲软,这让企业在新技术投资方面面临困境。至于中国,我认为其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在向未使用过机器人的新行业转型方面做得非常好,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国在提升国产机器人质量以及增加行业应用数量方面成效显著。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企业正在为下一步走向海外市场做准备。

宋欣:那么您认为到2035年,这种格局会保持不变,还是会发生巨大变化?

Susanne:如果单看机器人安装数量,中国的安装量肯定会超过德国这样的国家,因为中国规模更大,需要更多商品来满足人口需求。制造业企业会使用自动化技术来生产这些商品。

因此,10年后,全球各地仍会需要机器人。但至于制造业企业会转移到哪里,这很难从机器人行业的角度来回答,这更多是一个政治决策问题——民众使用的商品是在本国生产,还是在其他国家生产后进口?这两种情况都有其合理性。作为机器人行业从业者,我很难预测未来10年这一趋势会如何变化。

宋欣:好的。您提到美国在AI解决方案方面实力很强,比如有很多明星企业,像NVIDIA。您如何看待NVIDIA在未来机器人行业中的角色?我在Automatica上见过NVIDIA的人,显然他们对机器人行业的理解与其他企业不同,视角更宽泛,不仅局限于特定行业,还涉及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您怎么看这类巨头企业?您认为它们会改变整个行业,不仅是行业本身,还包括未来我们使用或与机器人互动的方式吗?

Susanne: 正如你所说,NVIDIA正大力投身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目前他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会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看工业机器人市场,每年新增安装量约为50万台。

从消费电子行业视角,工业机器人市场看起来似乎相对较小。因此,我认为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将机器人视为大众消费市场和消费品市场,这可能通过人形机器人来实现。业界对于在大众层面广泛采用人形机器人持怀疑态度。很难判断他们在这方面是否走在正确的轨道,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部署这些我们家里会用到的大规模人形机器人。我的确很希望家里有一个人形机器人来完成日常事务,但对我而言,是否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应用仍然存疑。

宋欣:确实如此。而且我对机器人照顾婴儿这种场景也持怀疑态度,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趋势的问题就先到这里,我们来聊聊更有趣的应用场景吧。除了您提到的传统制造业(如汽车、金属行业)和物流领域,您认为服务机器人在哪些领域扩张最快?比如医疗、农业?您能分享两三个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案例吗?

Susanne: 从统计数据来看,受电子商务推动的物流仓储领域是服务机器人(或移动机器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我们还看到,专业清洁机器人所在的清洁行业也是一个增长领域,因为该领域也面临熟练员工短缺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Lex专栏:科技将成为美妆行业的下一个助推剂

“美容科技集团”即将到来的首次公开募股,将检验投资者对新一代美容灵药的兴趣。

尼泊尔青年对“权贵二代”的愤怒引发抗议浪潮

导致尼泊尔总理下台的示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治精英子女的奢侈生活方式引发的。

Lex专栏:甲骨文AI业务激增让埃里森回到未来

甲骨文集团股价飙升近40%,将其估值推高至接近1万亿美元。

为什么AI很难发现新药?

上一代初创企业未能兑现当时的夸张宣传。企业高管如今押注更强大的AI工具将攻克人体生物学的复杂难点。

现代汽车:卷入美国移民突袭风暴的车企

这家试图助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韩国企业,正面临特朗普加征的更高关税,并在韩国国内面临罢工。

欧洲对德拉吉方案推进缓慢

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发布竞争力报告一年后,欧盟仅落实了其想法的11.2%。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