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国债

全球国债金融风险分析

王倩:近3年来,美债的主权债务风险,又再呈上升趋势。随之相匹配的,是英国的主权债务风险在恶化。

2025年9月4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17%;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72%;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77%;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0%

从上面给出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风险,出现了分化。中国主权债务呈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及中国国力的攀升。

从上图看,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在10年期期限上,其收益率敏感度是最高的,大约接近为1的角度。解释来说,其含义是,10年期美国国债受利率的敏感度影响是最高、最明显的。

同美国国债相比较,中国国债的利率敏感度变化,要低的多。而且,随着期限结构的上升,中国国债利率期限敏感度呈降低的趋势,其角度在变小。这说明,中国国债的市场风险,相比较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其他国债产品,要小得多。这同中国的金融市场交易方式,国家健康的金融、利率等政策,都是息息相关的。中国国债市场,相对与全球国债市场,风险程度要低。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健康趋势。中国的宏观经济体是稳定的,国力是强盛的,并且有持久性。

我们在这里,特别挑出看下德国中长期国债的变化趋势。从2012年到2019年,德国中长期国债呈现明显的不同期限的息差。但特别从2022年以来,这些不同期限的息差趋势越来越弱化,相比较之前的走势,其均值回归的特征反而愈发显著。直到最近几个月来,这个期限息差的特征又略微有所回升。

从其上述走势的特征驱动原因来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德国国债在2022年直至最近,其交易量在降低,反映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期限息差的消极运动趋势,或者说不敏感。而最近期限息差的回升,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关税政策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德国等欧洲经济体的经济造成的负担在加大。

我们在这里,再看下欧美主要国家的国债走势特征:德国国债、欧元区债券、美国国债、英国国债、法国国债,以及在欧债危机中风险最高的希腊国债,在最近15年的走势特征。

在2011年之后的5年时间,希腊国债收益率呈现出极高的跳跃特征,这与其极高的主权信用风险是息息相关的。经过近十年的市场波动,自2020年以来,可喜的是,希腊主权债券的收益率渐渐回归到欧元区主要主权国家的均值收益率水平。其运动趋势大体相同于德法等欧元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水平。这里的功劳,一方面归咎于欧债危机后期,欧元区国家的积极与正确的救助措施,呈现的置后效应。另一方面,也从侧面体现出希腊、甚至是欧洲的经济在慢慢的复苏。但是近期,欧元区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又呈现出分化的期限息差上升趋势,究其动因,是来自于美国新关税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力量。各经济体又开始呈现出波动的趋势,其各经济体的主权债务偿付能力在经受着新的考验。

上面这张图表,我们显示的是英、美、德、法、欧元区国债在近15年左右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我们发现,在2015年开始的大约5年时间,美债的收益率较高。其原因我们归咎于美国国债的主权债务风险高企。这同美国的当时经济现状、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对国家造成的负担、以及政治地缘风险等,都是息息相关的。在2015年到2020年的5年时间,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总体的趋势大致等同于欧元区其他主权债务的收益率水平。但是最近5年以来,英国国债的收益率水平显著上升,接近美国国债的水平,其与其他欧洲主权债务收益率的息差也同时上升。这里的原因,我们归咎于英美金融市场的联动效应,即传统以来,英美经济、金融、贸易等体系的紧密相关性。

在这里,我们看下美、英、德、欧元区、意大利、法国等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化趋势。总的来说,近10-15年以来,美债的收益率一直呈较高的走势,这同美债的主权债务风险,美国的经济一直持续低迷,美国政府负债持续高企等,都是不可分离的。美国一直未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恢复元气。虽然几经波折,美国主权债务的收益率水平在回调,但是仅过了近10年的波动,近3年来,其主权债务的收益率,或者直观上说,美债的主权债务风险,又再呈上升趋势。随之相匹配的,是英国的主权债务风险在恶化。

在欧元区内,我们总结出两种运动特征:法、意南欧等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水平,以德国为主导的国债收益率水平。这里呈现的是两种水平的特征。我们深究其动因,不难得出结论,经济复苏是真正的动力和正道理。虽然经过了次贷危机、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萧条、美国关税等的经济停滞,德国始终未放弃发展经济,十年博一剑,通过德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新定位、重新制定的经济规划与复兴方案,德国经济面临的复苏。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不会欺骗。德国的经济复苏,第一个就体现在其金融市场上。其国力的复苏,其国家支付能力的增强,都能够从市场上读出。

金融市场是一面镜子,它不会欺骗人。

(作者系同济大学副教授、FRM。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尼泊尔青年对“权贵二代”的愤怒引发抗议浪潮

导致尼泊尔总理下台的示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治精英子女的奢侈生活方式引发的。

Lex专栏:甲骨文AI业务激增让埃里森回到未来

甲骨文集团股价飙升近40%,将其估值推高至接近1万亿美元。

为什么AI很难发现新药?

上一代初创企业未能兑现当时的夸张宣传。企业高管如今押注更强大的AI工具将攻克人体生物学的复杂难点。

现代汽车:卷入美国移民突袭风暴的车企

这家试图助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韩国企业,正面临特朗普加征的更高关税,并在韩国国内面临罢工。

欧洲对德拉吉方案推进缓慢

意大利前总理德拉吉发布竞争力报告一年后,欧盟仅落实了其想法的11.2%。

瑞穗CEO:瑞穗具备跻身全球前十投行的“所有要素”

在完成对格林希尔的整合后,这家日本集团已准备好在美国市场迎战美国竞争对手。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