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专栏 人民币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机遇与挑战并存

方翔、刘洋、周皓南:中国将逐步参与稳定币市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前景由其使用需求、底层资产供给和政策与监管支持三个因素决定。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标志着中国将逐步参与稳定币市场,并探索如何通过香港这一离岸金融中心,利用稳定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当前市场情绪高涨的背景中,理性、客观地理解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逻辑。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前景由其使用需求、底层资产供给和政策与监管支持三个因素决定。

需求潜力巨大,但储备资产不足

在需求层面,未来人民币稳定币的主要应用将集中于跨境支付上。稳定币可以利用支付效率高、成本低、手续便捷等技术优势服务实体经济。2024年全年,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达到十六万亿元,是两大稳定币USDT和USDC总市值的八倍。在中长期,这一巨大的结算体量有望逐步转向稳定币。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亟需解决储备资产供给不足问题。截至2024年末,点心债余额1.7万亿元,其中国债和央票合计3500亿元,短期债券占比不足一成。若人民币跨境贸易中的20%采用稳定币支付,且稳定币的流通速率与美元稳定币相似(根据我们的估计为6.8),仅贸易场景所需稳定币规模就将突破4000亿元,相当于当前离岸人民币短债的十余倍。因此,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发展需要加速构建更大的离岸人民币安全资产池。

稳定币的贸易支付潜力与储备资产供给挑战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经济学研究表明,货币的贸易结算与储备资产功能具有强互补性。贸易支付份额的提升能促进其成为储备货币,降低融资成本;反之,流动性强的安全资产市场会推动货币的贸易结算。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经验佐证了这一理论。例如,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改善人民币融资条件后,相关国家的人民币跨境支付增长四倍。扩大离岸人民币短期国债和香港政府债券供给,能发挥贸易结算需求与储备资产规模和流动性的协同作用。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将为现有的支付结算体系提供补充。近年来CIPS、数字货币桥等举措提升了跨境支付效率。然而,这些渠道依赖于双边谈判,发展耗时,其运行依赖各国发展程度不一的银行体系,也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与此相比,运行在公链上的稳定币跨国接受度高,不直接受制于各国政府。当前已涌现不少跨境支付架构连接传统支付系统。若能将类似技术纳入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顶层设计中,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支付效率的提升。

港元稳定币先行探索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确有其复杂性。在有限度的资本项目开放政策下,如何处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与在岸人民币的关系仍需探索。相较而言,依托自由兑付和联系汇率制度的港元稳定币更具操作性。率先推出的港元稳定币将在储备资产管理、金融稳定、合规、反洗钱、网络安全等维度经受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为后续离岸人民币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对于眼下香港稳定币的发展,监管部门的立场趋于稳健。提升监管经验和水平,确保稳定币不沦为滋养犯罪的温床,是稳定币未来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决定稳定币能否行稳致远。不过也应注意,稳定币方兴未艾,过度严苛的监管可能抑制市场活力。现阶段的监管应当借鉴美国稳定币发展的经验,保持适当灵活性,在实践中动态调整,在风险防控与创新激励间达到理想的平衡。

(本文作者为港大经管学院金融系方翔教授、刘洋教授及周皓南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tao.feng@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读者评论

用户名:
FT中文网欢迎读者发表评论,部分评论会被选进《读者有话说》栏目。我们保留编辑与出版的权利。
用户名
密码

明德商论

本双周专栏是由港大经管学院的专家教授撰写,将为读者提供对商业、金融、经济和科技领域最新趋势和创新的独特见解。港大经管学院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商业领袖和推动学术和相关研究,在亚洲导向经济发展的世界大潮流之下,为香港、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动力。

相关文章

相关话题

Lex专栏:AI尚且不会取代人类选股者

直觉、判断力以及洞察人心的本领,是最难以仿效的一些技能。

日本滨松市:押注移民为经济注入活力

滨松担心本地年轻劳动力被东京吸走,从而在竞争中落于下风。

Lex专栏: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是理性的选择

对于一位喜欢用做生意的思路处理问题的总统而言,押注这家芯片公司合情合理。

通过互动学习播撒教育的种子

马拉维已向全国各地的儿童发放自适应教学平板,用于教授基础读写和算术。

非洲必须应对援助缩减的挑战

尽管西方国家大幅削减了财政援助,非洲各国的反对声却出奇的微弱。

日本寻求用低成本债务来缓解援助减少对非洲的冲击

随着向东南亚国家发放的公共贷款陆续得到偿还,日本可以向非洲国家发放新贷款,帮助它们降低已升至二十多年来最高水平的偿债成本。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