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又上热搜了。按照最高法院的最新解释,9月1日起,无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协商约定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放弃社保,均无效。换言之,社保是强制性的,无论打工人自己要不要,都必须缴纳。
如何理解这一解释,这预示什么趋势?未来养老可以依靠谁?
社保的强制性
自愿放弃社保无效,其实并不是新规定。这一次最高院的解释,刷新了一个点——以前即使这个约定无效,劳动者如果提出补交社保,以往判例往往不支持再获得经济补偿金,而最新的司法解释是明确,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这对于公司来说,法律风险又增加了。
我以前和有点规模的企业家聊,总会问他们是否交社保,十多年前还有人说看情况。这些年多数企业都表示会交,哪怕是二、三线的制造业。规范一点的公司,这些年越来越主动给员工交社保,甚至拒绝不要社保的人。原因很简单,公司不交,事后很麻烦。哪怕是员工自愿提出的,离职之后反手一个举报或者诉讼,公司基本麻烦多多。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2020年11月开始,很多地方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社保越来越普及,所有人都有社保不再是梦想。
从2014到2024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参保人数从8.42亿增至10.71亿,累计增长2.29亿人,可以说多数人都进入社保范畴,这可以视作一个进步。基本养老保险包含了两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二者区别可以简单理解前者是打工族,缴费主力是个人和企业,后者是无业、农民、自由职业者,缴费主力是个人和政府补贴。
从2024年开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5.36亿)首次超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35亿),这被很多专家认为标志着社保体系向正规就业倾斜。
在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下,征收力度的加强之下,企业的压力相应增加。这次最高法院的解释一出,对于很多打工人来说是又惊又喜,但是对企业来说压力日增。有评论说,如果社保都交不起,还开什么公司?当然,能规范交社保的公司一般不会是皮包公司。但是,小微公司甚至个体户层面,老板自己可能都朝不保夕,就像街头的早点铺与夫妻店,他们可能没有太多余力和激励去交社保。工资相同,有社保的工作显然好于没有社保的工作,但是一些小老板如果因为交不起社保而关门,那么损失的工作岗位也应该考虑在其中。
这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社保的费率水平如何,尤其对比世界?
简而言之,很高。
中国社保体系就是大家熟悉的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与住房公积金,企业如果全部缴纳,比例约占税前工资的30%-40%(含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约10.5%-22.5%(含公积金)。
那么合计一下,企业+个人社保费率最低也是40%,最高可以超过60%。这个比例,在全球范围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甚至一些欧洲以税闻名的高福利国家,例如德国的比例大约在35%。
即使单纯只看个人社保缴费比例,中国的比例也不算低,养老保险为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住房公积金5%-12%,而日本没有住房公积金,类似养老和医保合计大概是14.5%,美国社保在不包含医保情况下是6.2%。
如此看来,社保对于企业是重担,对于个人也不轻。在一些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社保费用高于最低工资的讽刺局面,比如上海,社保按照下限7384缴纳,低于这个工资也按照这个工资缴费,而这个工资其实更接近上海多数人工资的平均水平,很多人工资达不到这个水平。企业和个人缴纳部分合并起来,大概是2673元到2799元,灵活就业则需要个人承担2213.52元,这还是优惠过的价格。如此一来,社保费用甚至可能高于最低工资(2740元)。
看到这里,你不得不反思,那么社保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税收还是福利?
社保是税还是福利?
那么,社保本质究竟是什么?
徐瑾经济人以前曾经说过,对老一代人尤其50后,社保可以看作一份珍贵的福利,甚至是身份的象征。在他们的年代,基本上需要在体制内拥有一份工作,才能能够享有社保。对他们而言,社保不仅意味着稳定的就业和养老保障,甚至还代表着体制内的各种隐性福利。讽刺的是,他们年代大多数时候还没有社保,他们多数人并没有真为社保缴费多少,但是他们退休的时候往往却能享受最佳的养老金政策。
到了70后、80后这一代,他们工作的时代是WTO之后的时代。中国经济开始起飞,劳工权益的观点也深入人心,社保也成为好工作的必须。因此,哪怕在一线城市,土著家庭有上千万的房产,对孩子最大诉求往往就是找个“交金”(社保)的地方。
到了今天,随着90后、00后逐渐步入职场,社保尤其财税监管日趋严格合规,社保变得更为普遍。可以说,在各种财税政策的规范下,社保成为大城市工作的基本。结合中国养老金的现状来看,社保固然有兜底的福利特色,但是越来越像更像是一种“血酬”,即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酬劳。
尤其对于大城市的外来者,他们以自己的年轻生命,源源不断为大城市供血。通过社保这份“血酬”,他们才可能自己买房上车牌办居住证甚至落户,让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入学和医疗等环境。问题是,现在随着经济下行,大城市买房落户的吸引力也在下降,社保连带的福利意义也日益渺然。
然而,究其本质,社保从来是一种税收,尤其对当下需要自己真金白银缴费换取养老金的打工人,它就是一种税,只是过大家没有认识到而已。公号“重要的是经济”读者回复,社保是税是国际常识。回看历史,哪怕是在社保最为宝贵的年代,社保的意义也是如此,只不过交税和享受税收福利的,往往错位,不是一个群体。
社保,从起源看,算是一种税收形式的劫富济贫。社保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当时德国首相俾斯麦作为保守派,推出这个政策,也不是真正为了大众福祉,而是为了缓和国民的不满,对抗当时社会运动浪潮,让大家有个盼头。德国固定养老金领取年龄为70岁,而当时德国人均寿命仅约40岁。据说,俾斯麦曾经这样说,“一个盼望将来能得到养老金的人,较为知足,也易于对付。”随着时间发展,社保在欧洲确实更多具备了福利特点,但是这同样是一种转移支付,政府并没有创造收入,只是从一部分公民那边收税来补助另一部分公民。
中国情况又有所不同。中国社保起步比较晚,1990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推开。通过保险人士不遗余力地推广,现在大家对于养老金有更多了解。中国养老保险采用“统账结合”模式,即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企业缴费部分(16%)进入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养老金,这就是“现收现付”。而个人账户中存在的只有个人缴费部分(8%),一般退休之后才能逐年领取。
因为建立晚,养老金有过渡阶段,统筹账户不少部分是为过渡养老金买单。比如,1992年前参加工作的国企、事业单位职工,2014年10月前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此前的工龄可“视同缴费”——然而,熟悉社保规则的人都知道,“视同缴费”虽然没有真实缴费,但是折合工龄起来,不仅不打折,比起真正花钱缴费的工龄可能系数更高。如果有级别和职务指数,往往会超过企业定格三倍社会工资缴纳的系数。
在肯定其其他贡献的情况下,视同缴费的人群本身并没有缴纳养老金,他们养老金支付主要是来自统筹账户。本质上,这种安排是对于中国过去没有养老金欠账的弥补,也是通过不同代际支付转换,来完成养老金从无到有的积累——年轻人为老人养老,孩子为年轻人养老。如果统筹账户源源不断有新人新资金流入,那么问题可能不大。然而,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与出生率下降,需要养老金的人增加,而流入的养老金增速却变慢。
正在打工的人,可能面临一种背刺情景:自己打工挣的钱进入统筹账户,支付给现在的老人,但是等到自己退休的时候,可能没有打工人来为自己养老,甚至自己的工作也面临“35岁现象”等软阶层压力。
按照社科院的一个报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5-2060》,城镇职工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在2044年耗光——在2019年,类似报告的预言是时间点是2035年。
不需要看未来的人口变化或者推算社保基金何时枯竭,仅仅看社保基金数据本身,呈现大体趋势就是收入增速降低,支出增速增加,而结余增速降低。2023年社保基金收支情况总收入11.15万亿元,总支出9.93万亿元,当年结余1.22万亿元,2024年社保基金收支情况总收入11.75万亿元,总支出10.68万亿元,当年结余1.07万亿元。
如此一来,发达地区不得不年年提高名义上规定的社会平均工资,来增加征收社保,而对于中西部不少地方,则开始依赖财政拨款。
社保应该怎么收
说社保是税收,并不是贬低社保的意义。
没有税收,社保也无从谈起。在俾斯麦成功推出社保政策的同时,英国有位政治家初出茅庐。他出生贵族世家,却支持对富人征税的人民预算,日后参与构建英国失业保险、矿工8小时工作制等制度,战后更使得英国制度转向福利与民生,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使得英国成为西方第一个福利国家。
他就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福利国家的成本其实主要来源于税收,他曾经说“税收是一种恶——一种必要的恶,但仍然是恶,而且税收越少越好”。税收一个重要口号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也是公民义务。只不过,税收应该符合公共政策的初衷和目的。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如此,一部欧洲国家王朝史几乎也就是一部围绕征税权的斗争史。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就说过,“税收这门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如果是劫富济贫,这至少符合社会正义,但是劫贫济富就不太合理,比如让体制外补偿体制内,让亟需消费的年轻人弥补没有多少消费能力的老人,这对于社会经济与代际正义,会有不少的冲击。现在经济下行,很多微小企业和个体户与灵活就业人士的社保压力不可谓不大,过去不让社保断缴是很多人打工人追求,而今天不少年轻人不得不放弃社保。
在今天,越来越多人明白只有今天活下去,才能有明天,比起晚年的养老,他们更需要解决眼下的困境。这不是他们短视,而是现实的压力使然。我在公号“重要的是经济”做过一个调研,你觉得年轻人和中年人养老靠谁,不到12小时有超过500人投票,8%的人选养老金能兜底,84%的人选主要靠自己,说不知道的占8%。
任何涉及养老的话题,本质都是要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社保制度符合现代趋势,但是在中国国情与当下状况下,更应该考虑进行普遍性的社保费率降低,暂停养老金上涨,这不仅符合正义,也会使得社保参与激励更足。对年轻人好一点,对中年人好一点,对打工人好一点,对企业好一点,本身也是对老年人稳定养老金提供基础。
毕竟,即使全身金毛的鹅,拔毛太多,也可能熬不过经济的冬天。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徐瑾近期出版《软阶层》,读者交流微信xujin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