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两件事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重视,并成为上周世界舆论聚焦的核心之一:一是美国总统特朗普软化对华立场、松动了遏制中国的红线;另一件事是韩国总统李在明可能会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
这两件事中,前者意味着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关系有缓和的可能,且有机会据此构筑一种两国关系的新模式;而后者则意味着中韩关系的微妙和不宜操控。
特朗普要与中国交易
上周国际舆论认为:特朗普对华在态度和政策上正在趋于缓和,这是为了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并与中国领导人举办两国首脑峰会。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中美如果达成了有益双边的贸易协议,是有机会据此开创一种两国关系的新模式的,前提是如果中国手里掌握了应对美国的杀手锏。
国际媒体上周报道说: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似乎一改过去对中国的强硬姿态,在措辞和立场上对华都有所软化;熟知内情者透露,特朗普对华态度趋软,是为了实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峰会,并争取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
彭博社引述知情者说,同竞选总统期间相比,如今在与幕僚开会时,特朗普变成了会议室里最不鹰派的人。他现在专注想做到的,是与北京达成类似他首任内的中美贸易协议;更希望速战速决看到成果,而不再是非得要从根本上解决贸易失衡状态。
这与他较早前紧咬着美国对中国庞大的贸易逆差不放的态度大相径庭;也与这几周频频抛出高关税率来威吓其他贸易伙伴的凶悍作风,形成强烈对比。
据报道:政府消息人士补充指出,特朗普本人一直对中国领导人抱有好感。
特朗普的对华缓和是有具体内容的,首先是缓解对华高科技封锁和遏制。
媒体介绍说,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放弃承诺的强硬政策,在政府内部引发不安。本周,由于美国此前对华划定的“红线”似乎变成谈判对象,这种担忧进一步加剧。彭博社援引英伟达获准恢复对华销售其H20芯片称,如一些高级官员所说,此举与其所宣称的防止美国关键技术落入北京手中的立场相悖。
知情者说,针对放宽H20对华出口,一些政府官员私下反对发放许可证,认为这只会助长中国科技领军企业的气焰。另有一派人则认为,允许英伟达在中国与华为竞争,对赢得中美人工智能竞赛至关重要。知情者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倡导的这一观点,正在特朗普政府内部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另一个内容则是中美关税问题。
美国对华关税90天的休战期在8月12日结束后,对华关税将迅速恢复到145%。据说,为了进一步缓解中美紧张关系,美国官员随时准备推迟8月12日的最后期限。贝森特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也暗示,这个期限具有灵活性。
此外,特朗普还将延长中美关税的休战期。
一位熟悉内情的官员向彭博社透露,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休战期可能会再延长三个月。但在这期间,特朗普正快马加鞭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对主要盟友也不例外,同时威胁对制药和半导体等行业采取更多行动。
最后,特朗普还将与中国领导人旅行峰会。
上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后说,特朗普和习近平举行峰会的“可能性很高”。同时在上周二,特朗普说,他将“以非常友好的方式”与中国对抗。
这句话实际上可以解读为:和平、可控制地与中国竞争。
种种迹象显示,在特朗普当下所要实现的与中国领导人举行峰会、以及与中国签署贸易协定这两点诉求中,中美峰会是为当前特朗普要达成的政治目标服务的,具体来说就是特朗普要获得个人声望的收益,而后者则更是特朗普非常看重的,从特朗普上台以来,尤其是开启关税战后的种种行为显示,特朗普更看重的是他国的市场,对中国则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断定,特朗普想与中国签署的贸易协定的核心,应该是让中国开放市场,至于他用什么来回报中国,这需要双方具体商谈。从上周的发展态势看,高科技和关税都是特朗普可以拿来与中国交易的重要内容,即以放松对华高科技管控和降低对华关税来换取中国的市场。
笔者认为,这在方向上值得值得探索,关键是双方都要算各自综合利益的总账。
中韩关系变得微妙
上周,传出了韩国总统李在明可能缺席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9.3”纪念活动的消息,这说明中国与韩国新政府的关系存在着微妙而且不宜操控的特点。这里的障碍在于韩美同盟的存在,而根子却在朝鲜非法拥核。
韩联社7月18日报道说:据韩国执政阵营18日消息,总统李在明可能会缺席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执政阵营有部分人士提出由国会议长禹元植代李在明出席的意见。
消息说:执政阵营相关人士当天在接受韩联社电话采访时表述如上。该人士指出,考虑到韩美同盟等因素,李在明访华出席中方该活动似乎不太合适。据我了解,总统室也很清楚相关情况,考虑李在明缺席的方案。
显然,这里的根子在于美国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当前美韩尚未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以及韩国在朝鲜非法拥核的背景下不得不需要美国提供核保护等因素,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而且,近来北京外交界也一直有消息说:李在明很难出席中国今年的抗战纪念活动。
至于韩国议长禹元植代表韩国出席中方的纪念活动,从职务、规格上讲也完全够。但据悉,禹元植今年在哈尔滨会见中国领导人时,在邀请中国领导人借今年APEC会议之机访问韩国之外,又谈及两国民间有争议的高句丽问题,据说还称“我们的民族就是从那里来的”。这使得那次会见的效果可能受到影响,或者说可能未必有利于中韩关系的稳定、长远发展和中国领导人访问韩国。
然而7月19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实地检查、指导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览筹备工作时又表示:要理直气壮讲清楚夫余国、高句丽、渤海国的历史。
然而实际上,这是一个在中国上一任领导人期间已经与韩国政府解决了的问题,双方确立:不把历史问题现实化;不把学术问题政治化;两国官方也不再介入争论。
但无论如何,朝鲜非法拥核、以及中朝盟约仍然存在才是美国能够对韩国施加关键影响的根源,也是当前中韩关系最大和根本性的障碍。中朝盟约是特殊历史背景的产物,但作为与朝鲜半岛唇齿相依的邻邦,中国对朝核问题应该从中国自身和域内安全角度作出表态。这一表态至少应该包括下列三条内容:作为与朝鲜半岛唇齿相依的邻邦,维护半岛和域内的安全与稳定是中国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任何力量如果在半岛首先挑起战争或者使半岛陷入巨大动荡,中国绝不坐视;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得将联合国安理会禁止的武器技术和装备引入半岛。
非如此,半岛的安全和稳定将无法保证,中韩关系的最大障碍也无从消除。
(注:作者是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高级研究员,政策研究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