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战争

特朗普、普京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Eka Khorbaladze:特朗普的对俄策略旨在削弱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纽带。但大胆的举措可能引发后续反应,促使中国和俄罗斯进一步接近。

在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博弈棋盘上,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但大国拥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2025年2月12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前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进行了90分钟的通话,为2月18日的美俄利雅得会议奠定了基础。在利雅得会议上,美国国务卿马可•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表达了谨慎的乐观态度。他们组成小组,致力于达成一项三阶段乌克兰和平协议(停火、选举和最终协议),并探索战后的经济机会。3月13日,美国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在莫斯科会见普京,推进停火谈判,并与一些美国公司讨论了经济合作事宜,例如重返俄罗斯参与能源项目。5月美俄双方在土耳其恢复谈判,这可能表明双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特朗普坚持表示,除非他亲自会见普京,否则双方关系不会取得重大破冰,这表明不确定性持续存在。鉴于特朗普过去的言论和行动(这些言论和行动实际上是施惠于俄罗斯),目前发生的情况似乎是,普京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的演讲取得了迟来的成功。(编者注:本文写作于7月14日特朗普对俄罗斯宣布关税制裁措施之前。)

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特朗普宣传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信息,与美国允许俄罗斯获得隐性胜利是背道而驰的。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特朗普为什么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为独裁者,施压欧盟要求乌克兰在三周内“投降”,尚不清楚。他威胁要从欧洲撤军,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明显与普京结盟,让人更加摸不清他的动机。特朗普这么做,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做法,还是挑衅,抑或是一起可能威胁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误判?

普京的愿景生根发芽

在2007年的慕尼黑演讲中,普京谴责了“只有一个主宰者、一个主权者”的世界秩序,警告称美国的单边主义会滋生不稳定性。他预言,未来俄罗斯和中国等新兴大国将合作抵制西方的主宰。但当时的世界有没有把普京的这番话当回事?普京落实这番声明的第一个信号是2008年格鲁吉亚爆发的五日战争。当时全世界只是在静观事态的发展,没有做出决定性的反应。2014年,普京夺取克里米亚。2022年,他在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明白了,普京的意图是明确坚决的。普京2007年慕尼黑演讲18年之后,特朗普与普京的对话,终于将普京的那番理论概述转变为切实的地缘政治现实。

但这一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直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些预测,乌克兰冲突目前给全球造成了1万亿美元的损失。同时,尽管西方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GDP在2022年萎缩2.1%,但事实证明,这些制裁并不足以让俄罗斯经济大伤元气。俄罗斯继续与亚洲盟友、尤其是中国进行有利可图的合作,预计到2024年,俄中贸易额将达到2370亿美元,这将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在此情况下,特朗普走上美俄中博弈舞台。

为什么是特朗普?他是实用主义者还是挑战者?

特朗普的动机值得审视。考虑到美国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截至2024年10月已经达到1742亿美元,特朗普是否在采取战时的务实主义政策?还是他是在实施一项由个性驱动的操纵策略?回答是:二者兼有。然而,除其他因素外,特朗普和普京惺惺相惜,事实证明,这促进了双边关系友好基调的形成。从历史上看,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通过外交讨论的途径,起到了塑造国际新秩序的作用,例如1945年罗斯福和斯大林划分欧洲势力范围,又如1972年尼克松和毛泽东的行动使共产主义世界分裂。历史又在重演?也许是。特朗普针对普京的外交行动令人回想起尼克松的现实政治战略,即通过与对手达成协议来改变全球格局,但特朗普并不像尼克松那样有明确的政治信条。特朗普快速与普京做交易,更像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不是在制定长期政策。

美国从中获得了什么?

的确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特朗普的主导思路是实用主义。对美国来说,乌克兰战争的成本-收益结构仍然模糊不清。军事上,这场战争削弱了俄罗斯军队的实力——伤亡超过86.6万。经济上,这场战争促进了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出口额自2022年至今增长了两倍,填补了俄罗斯对欧天然气出口减半带来的空缺。政治上,这场战争促进了北约的团结,北约的防务支出在2024年上升到1.47万亿美元。战略上,这场战争对俄罗斯构成了挑战,俄罗斯的军事预算在2024年飙升到13.1万亿卢布(约合4620亿美元),但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耗竭。外交上,这场战争团结了西方,2024年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使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延长了830英里,使俄罗斯面临的压力增大。经济上,美国军火销量在2024年达到969亿美元,同时随着欧洲减少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的利润飙升。这场利润的激增的背景是大石油公司利润的总体上升。在俄罗斯发动对乌军事行动之后的一年里,大石油公司的总利润上涨了125%,从2021年的870亿美元升至2022年的1950亿美元。

但乌战也给美国带来各种成本,包括国内通货膨胀、预算紧张和选民的两极分化,这些成本可能超过上述收益。美国公众对高达1740亿美元的总成本(包括美国给盟国的援助)感到厌倦。根据CNN的民意调查,美国人对特朗普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满意程度,比对拜登高得多,视俄罗斯为敌人的美国人减少。作为一名商人,特朗普可能认为,与进行代理人战争相比,与俄罗斯谋和是获取权力的成本更低的途径,他觉得与普京达成一项交易可以重塑地缘政治格局,同时不必付出美国放弃国际主宰地位的代价。2月在利雅得举行的会谈表明,特朗普正在试图套现,以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为代价,换取经过谈判实现的胜利,不论这场胜利是多么不完美。从这一背景来看,与特朗普可能获得的巨大形象收益相比,推进与乌克兰的矿产协议将只需付出微不足道的努力。

回顾历史——凯南的警告重现

除了简单的数学计算和实用主义,还有一个因素在影响美俄关系——中俄伙伴关系的深化。这一情况让人想起乔治•F•坎南的“长电报”,该电报警告美国不要推动俄国与中国结盟,因为这会造成危害美国利益的局面。根据坎南的观点,“任何美俄关系恶化都将加速莫斯科-北京联盟关系的形成,从而威胁全球力量结构。”如今,尽管俄中之间缺乏正式协议,但自2013年以来,两国日益密切的伙伴关系仍然促成了大量的联合项目。特朗普明白这一形势。他一直认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威胁。所以他很可能愿意尝试影响俄中关系。

中俄处于特朗普的阴影之下?

中国经常宣称,它从战略理解的角度观察一切事态发展。中国处理乌克兰危机的方式反映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术:一方面寻求维持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希望避免疏远西方国家,避免俄乌冲突的经济后果波及自身。事实上,北京一直倾向于通过对话解决乌克兰冲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家琨宣布,中国支持任何积极的和平建设倡议,同时热切期待有关各方加入这一进程。这不仅仅是言辞。中国从2023年开始启动了国际框架,其中包括一项十二点和平方案,后又在2024年与巴西提出六点和平倡议,涉及停火条件、国家主权和政治协议。2025年2月,中国外长王毅在联合国提出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关于处理乌克兰危机的四项原则,包括全球和平发展、避免冲突、促进对话和稳定经济市场。此外,中国积极与拉美国家接触,推动和平解决乌克兰冲突。

总的来说,普京与特朗普的谈判,与中国对乌克兰冲突的和平愿景是一致的,但北京必须衡量美俄会谈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特朗普作为乌克兰冲突斡旋者,试图拉近莫斯科与西方的关系,比如他谈到恢复“八国集团”,在一项谴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联合国大会决议表决中投反对票,并对俄罗斯采用总体上更温和的口吻。但普京觉得西方的承诺不可靠,更愿意听其言、观其行。同时,尽管俄罗斯经济体系高度依赖中国而非美国,但普京不大可能拒绝接受美国解除制裁、美国企业恢复对俄投资所可能带来的经济好处。然而,俄罗斯外交政策不大可能发生重大转变。自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实质性的援助,所以期待普京向西方靠拢将是天真的想法,特别是在欧洲并未表示要解除制裁的情况下。在乌克兰冲突爆发之前,欧洲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主要进口方。2021年,欧盟约45%的天然气进口自俄罗斯,俄罗斯的供应占比高于欧盟的任何其他贸易伙伴。如今,在所有外部市场中,俄罗斯最重视俄中经济关系,因为这是一条生命线。2024年,中国平均每天从俄罗斯进口217万桶石油。毕竟中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让俄罗斯仅2亿美元的经济规模相形见绌,从而使中国对俄罗斯经济拥有巨大影响力,这是普京所不能忽视的。

复杂的力量格局

北京和俄罗斯想必都明白,特朗普的对俄策略旨在削弱俄罗斯与中国的联系纽带。虽然特朗普可能试图对俄罗斯复制1972年尼克松与毛泽东达成的战略缓和,但现代中国市场与当时的苏联市场有很大不同,中美贸易在2024年达到4389亿美元。同时,美国为旷日持久的乌克兰冲突长期提供资金,同时分配大量资源来遏制中国,可能会使美国不堪重负。

北京对特朗普总统2025年4月推出的第一轮145%的关税做出了谨慎回应。习近平表示“关税战没有赢家”。中国最初以125%的关税进行报复,但接着在中美于日内瓦举行的高规格谈判之后,中国降低报复规模,改为采取适度的反制措施。5月12日,双方同意进行90天的关税削减,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降至30%,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降至10%,以继续进行旨在给贸易战降温的谈判,这场贸易战已经破坏了6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虽然特朗普软化了言辞,声称中美在日内瓦实现了“实质性进展”和“全面重启”,甚至提议实施80%的关税作为妥协,但特朗普政府依然保持鹰派立场。马可•鲁比奥等人物推动采取积极战略遏制中国,针对所谓的中国非法贸易行为,如窃取知识产权,并禁止向中国出口有利于中国军事发展的美国技术。例如,美国国务院最近在一封新闻通报里用“中国”取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更早时从其网站上删除了“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语句,暗示美国可能改变台湾政策。“中国”是否会在美国未来的文件中成为标准表述,美国的台湾政策会如何演变,尚不清楚,尤其是在特朗普将贸易谈判与香港出版商黎智英被监禁一案挂钩的情况下。美国的绝大多数声明带有负面语调,包括打击中国贸易违规行为、遏制中国军事野心的表述,并常常把这些表述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必需。因此,特朗普的非常规政策拼图正在逐渐成形,这揭示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博弈策略,这些策略既有经济施压因素,也有战略姿态展示因素,但这些策略能否保持长期的连贯性,仍然是不确定的。

“上不封顶”的伙伴关系

2025年5月7-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参加了纪念苏联打败纳粹德国的胜利日阅兵仪式,由102名中国士兵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首次在红场游行,这招致欧洲领导人的尖锐批评。习近平与普京签署20多项协议,包括贸易、生物安全、金砖国家合作等,并呼吁加强“上不封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回报,普京计划于2025年8月底-9月初访问中国,参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二战结束8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些互访,再加上2500亿美元的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和联合军事展示,突显了在美俄关系部分解冻(特朗普的乌克兰停火努力和美国媒体在俄罗斯胜利日阅兵仪式上的出席都证明了这一点)之际,中俄联盟的强化。但特朗普的政策考验着中俄关系;历史教科书上的例证表明,大胆的举措可能引发后续反应,促使中国和俄罗斯进一步接近,强化反西方立场。

(注:Eka Khorbaladze是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贸易伙伴“临阵退缩”,特朗普收获近500亿美元关税“大礼包”

美财政部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关税收入创下6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多出470亿美元。

投资者不满越南涉嫌违反电力合同

国家公用事业公司警告称,削减可再生能源补贴可能损害越南的投资声誉,并造成电力短缺。

比亚迪如何在全球电动汽车竞赛中赶上特斯拉

在迅速缩小与特斯拉的技术差距后,这家中国车企有望在今年实现对这家美国对手的销量反超。

日本迎来对美关系的“时代性重置”

经历与特朗普首个任期的蜜月期后,日本政府如今无法适应特朗普在贸易与防务领域奉行的交易主义策略。

德国国防部长呼吁军火制造商兑现承诺

在前往华盛顿之前,皮斯托瑞斯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没有理由再抱怨了。”

美国投资者将重启乌克兰关键粮食码头

此前美国投资者与敖德萨商人已就涉嫌贷款欺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